龙兴古镇发展模式评析

时间:2022-08-17 12:29:05

龙兴古镇发展模式评析

摘要:古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龙兴古镇的实地调研,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定位不清、房屋产权分散及传统文化承继断层等问题。结合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城乡统筹大背景,提出关于古镇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龙兴古镇;发展模式;评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古镇具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二重性,在四化建设中扮演着衔接古今、统筹城乡的重要角色。合理的古镇发展模式有助于传承和开发民族文化,优化城市扩张过程中生产、生活的空间功能布局,拉动市民消费需求,引领经济新增长。龙兴古镇是重庆市渝北区的一个近郊镇,距市中心区36公里,镇内现存老街全长约1500米,呈干字型分布,老街中有着特色的“凉亭”,街道两边老宅多为穿斗房,以“干栏”为特色,众多祠堂构成了独有的祠堂街,盛行宗祠和宗教文化。

一、调研方式与调研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结合的方法,于2015年1月对龙兴古镇的游客和居民商户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93份。重点收集古镇景观质量、主题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水平等信息(如表1)。此外,通过与古镇管理单位和民间文化组织座谈,取得的部分古镇经济社会数据、规划资料和研究文献,也为本研究提供了材料。

二、龙兴古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科学发展定位,将古镇发展与一般乡镇发展模式混同

古镇既有普通乡镇集聚生产、生活功能和商贸市场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的特殊使命。龙兴古镇在发展过程中缺少科学的定位,包括文化和经济功能定位,导致其与一般古镇发展模式混同。

(二)古镇房屋产权分散,阻碍古镇统一协调发展

调研发现,在古街70多家商户中,所有权归于政府和归于私人的店铺各占一半,但租金价差较大,私人房屋800元/月,是公有产权房屋的4倍。混乱的房屋产权制度不仅阻碍古镇统一协调发展,还会导致权利寻租行为。

(三)旅游产业商业配套不足,文化产业化开发层次低

通过调研发现,镇内缺少经营标有古镇标识的特色饰品、手工艺品、食品的店铺。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方面的配套不足成为其不能吸引游客的外在原因,而缺少挖掘古镇元素,打造一体化产业链才是导致古镇经济发展缓慢的内在原因。

(四)都市文化冲击,古镇文化传承和创新困难

文明因人而生,因人而盛。在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古镇生产方式变迁,人口老龄化结构突出,原有的文化传承难以为继,宗祠与宗庙文化呈现衰落趋势,古镇传统文化承继断层。

三、龙兴古镇发展模式现有路径简评

(一)规划老旧,规划内容不够完善

龙兴古镇于2005 年成为部级历史文化名镇,且提交了保护规划方案,但方案中多强调保护开发的主体为政府,资金也多为财政来源,保护范围、方式老套,发展形势单一,与当前市场决定,公私合营大趋势相违背,不利于古镇高效发展。

(二)规划中发展定位不清,特色不突出

龙兴古镇定位为“隐匿都市”和“田园古镇”,位于喧嚣闹市之中的人文“静”土和世外桃源,田园与山水景观相得益彰,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但未突出古镇特色文化,规划执行不到位,存在搁置情况。

四、龙兴古镇发展模式建议

(一)以古镇资源条件为基础,科学定位古镇发展方向

龙兴古镇近城市中心,有低地租和低旅游成本优势。发展过程中,在保护古镇人文景观原真性的基础上,优化古镇空间格局,紧扣规划定位,凸显特色,避免古镇发展趋同化。

(二)保障古镇居民财产权益,警惕权利寻租

古镇居民是土地和房屋的所有者,是古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起到基础性作用。龙兴古镇的房屋产权问题突出 ,就需要政府在古镇发展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古镇土地房屋产权征集方案和租赁制度,保障居民财产权益,依靠法治来避免人治导致的权利寻租问题。

(三)引入公私合营开发模式,推进古镇文化资源产业化

企业比政府更具敏锐的市场需求反应能力和创新原动力。在古镇的发展模式中引入公私合营的概念,双方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打造游购娱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推进古镇文化资源产业化。

(四)发挥古镇民间文化组织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鼓励传统民间技艺和艺术等文化元素发展,紧扣“宗庙吕巷何处寻―闲时小镇别样情”的宣传定位,突出宗祠与宗教文化,扶持山歌、腰鼓、川剧坐唱等古镇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时要引导青年回乡创业,回乡就业,使古镇发展模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五)发挥政府部门在古镇发展中的居中协调作用

政府是古镇合理发展模式的中心,承担着立法、规划、平台建设、监督、管理方案执行、协调等职能,是古镇发展体系中维系古镇、企业和居民关系的重要媒介,要实现古镇合理发展的科学与高效,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居中协调作用。

参考文献:

[1]毛长义,张述林,田万顷.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村)旅游驱动模式探讨――以重庆16个部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5:71-77.

[2]卞显红.江浙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比较[J].城市问题,2010,12:50-55.

作者简介:孙媛媛(1991C),女,山东人,硕士,区域经济学专业,主要从事城镇化与城市经济研究。

上一篇:“不满意就退货” 下一篇:塔式起重机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