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奖 第12期

时间:2022-08-17 10:08:54

经济学奖 第12期

担当重任的算法

两位科学家获奖的主要原因在于“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方面的突出贡献,为资源分配“提供了稳健的市场设计解决方案”。夏普利获诺贝尔奖的理由在于他使用合作博弈的方法来研究和比对不同的匹配方法,和已故的同事盖尔合作提出了一个“盖尔一夏普利算法”(GaIe—Shapley aIgorithm,也称“GS算法”)。利用此算法,确保了“稳定的匹配”和理论上的最优方案。罗斯的主要贡献在于将夏普利的理论应用到了实践当中,主要通过做实验和经验检验,在很多方面印证了盖尔—夏普利算法。

稳定匹配理论研究的是市场制度下参与者之间如何达成配对的问题,听起来似乎很像《非诚勿扰》里的相亲配对,但这个绝对不是你想象中放几个VCR这么简单。比如,学校和学生,医院和医生,器官捐赠者和病人,并非后者找着了前者说:我要定你了。这里面需要解决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减少搜寻成本,达到一种稳定状态。你看《非诚勿扰》里被灯泡全灭的家伙就知道,如果有一种办法一上来就找到满意的,这可得多省事儿!结合我们的生活的现实情况,当资源之间实现稳定配对,就可以提高效率,增加社会福利。这一方案用于市场时,就是我们所说的宏观调控,即研究市场结构是否合理,行业之间如何匹配,匹配机制如何设计,以使整个市场达到稳定且市场效率能达到最优。

无敌的案例

你或许有疑问,诺贝尔经济学奖就这水平?我们不妨看看罗斯解决过的最棘手的现实难题。一般来说,许多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一样都是就近入学,但在纽约之类的大城市中,八年级学生却有着数量惊人的选择。纽约共有8万名八年级学生,700所高中,从理论上讲,每位学生都可任选其中的一所学校就读。不过,对于生活在贫民区、邻近学校教学质量糟糕的孩子们来说,选择合适的学校就显得异常重要。在罗斯介入之前,纽约的高中入学匹配系统混乱透顶,学生要列出自己最希望进入的五所高中,学校尽可能接收那些将自己列为第一选择的学生(与中国大学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是一回事儿)。经过三轮选择后,剩下的学生通过行政过程进行分配(在中国,这个叫调剂)。以至于该市有1/3的八年级学生不愿意参与系统匹配。纽约教育部门的前官员多罗辛(Neil Dorosin)回忆道:“那个系统就像是一个拥挤不堪、秩序混乱的农贸市场。”

罗斯提出的基本思想是:让优秀学生先填报,每个学校挑选它最中意的学生,剔掉其他候选人;然后让次优秀学生填报,每个学校依然挑选最中意的学生;最后直到所有学生都被录取为止。

没有看出优势?接下来请看数据证明。

按照传统的方法,每年有约3万名学生被分到他们未选的学校;然而,罗斯利用“盖尔一夏普利算法”,9万名学生中只有约3000名学生被分到他们未选的学校。二者P.K.的最终结果是:新方法使资源分配效率提高了90%。

罗斯的另外一个著名案例是重新设计了器官捐赠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配对的一些系统。另外,每年美国约有20000名医生从业,他也帮他们找到了心仪的医院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

让《非诚勿扰》下课

1962年,夏普利与同事戴维·盖尔合写文章,说明“多人参与的合作博弈如何分配资源”。文章以10名帅哥和10名美女的“相亲”为例,解释在不同男女对另一半有不同优劣排序的情况下,如何形成稳定的夫妻关系。“稳定”意味着没人觉得有更好选择,通俗地说,你的配偶就是你的最爱。就整个市场而言,当一方主动发起追求,全部都匹配好,市场效率最高;如果第一轮没有完全匹配好则进行第二轮、第三轮配对。照这个“稳定分配”的说法,不应该出现剩女、婚外情这类现象。看校园里的“狗血事件”,隔壁班的美女被其他三个班的四名帅哥追求,而美女却喜欢另一个年级的学弟,这可算是相当乱套。如果用《非诚勿扰》的方式来匹配,效率就更慢了。如果用夏普利和罗斯的成果,采取集中“速配”,效率肯定更高。当然了,这种操作方法没办法吸引观众,电视台还不如直接改婚介所。

这一成果还可广泛用于解决中国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例如,目前中国发展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行业差别等,每个问题都与资源配置、市场设计有密切关系,运用这一成果可以设计合理的市场机制来分配资源,达到最优的分配,从而减少差异,减少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学背景知识

西方经济学,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地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西方经济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等,其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如果你希望以后学习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将是你的专业基础课程。

上一篇:浅谈体积问题求解策略 下一篇:地沟油也有正当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