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凯西莱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08-17 09:53:47

不同剂量凯西莱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凯西莱对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铜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铜负荷饮食法复制肝豆状核变性疾病动物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3个治疗组与1个模型组,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50 mg/(kg・d)、100mg/(kg・d)、200 mg/(kg・d)凯西莱(静脉输注)。观察各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白蛋白、肝铜、24h尿铜变化情况。并观察病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各治疗组病死率明显降低,100mg/kg组、200 mg/(kg・d)组肝铜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关键词:凯西莱;铜负荷模型;肝豆状核变性:肝铜

中图分类号:R589 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6―0508―02

凯西莱又名硫普罗宁(tiopronin,MPO),是一种新型的含巯基甘氨酸类药物,其化学名为N-(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凯西莱首先作为改善肝功能药物应用于临床,后义发现有络合重金属的作用,国外长期使用证实该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特点。凯西莱可能对铜代谢障碍疾病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过量铜沉积有治疗作用。本实验探讨了不同剂量凯西莱对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铜代谢变化的影响,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 纯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20g~280g,购于安徽医学科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动物房为普通级饲养室,实验前先适应性饲养1周。

1.2药品、试剂与仪器凯西莱: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g,每盒12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0799。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白蛋白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去离子水:安徽大东方药业提供。硫酸铜、硝酸:优级纯,合肥大药房提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WFX-1A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1.3动物分组与治疗 第1步:取Wistar雄性大鼠60只,体重为220 g~280 g,1周后开始造模。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组,另50只喂饲含硫酸铜1g/kg的粉状饲料和0.185%硫酸铜的去离子水造模4周(铜负荷饮食)。第2步:由于在第1步造模过程中造模组有8只大鼠死亡,故第2步给予如下分组与治疗:正常组喂普通饲料,其余继续给予铜负荷饮食。正常组10只;模型组12只;50 mg/kg组10只,静脉输注凯西莱50mg/(kg・d);100 mg/kg组10只,静脉输注凯西莱100 mg/(kg・d);200 mg/kg组10只,静脉输注凯西莱200 mg/(kg・d);第8周结束,在禁食18h后处死大鼠,取血测ALT、AST、总蛋白、白蛋白、肝组织标本测肝铜。大鼠处死前5d置代谢笼连续留取3天的24 h尿液,做24h尿铜检查。

1.4观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实验动物一般情况观察:实验动物的饮食、毛色、活动度、排泄物、生长情况。血ALT、AST、总蛋白、白蛋白测定,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肝组织标本先用生理盐水反复洗净,再用干净滤纸吸干并秤取湿重500mg,用浓硝酸(分析纯)10mL低温加热进行消化,等组织完全溶解至黄色澄清透明后,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火焰法测定铜含量。24h尿铜测定:单只置于代谢笼,收集24h尿液,摇匀后,用量筒准确量出尿液体积,并记录总毫升数,测定时取2 mL尿液加0.1 mL H2SO4混匀待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火焰法测定。

1.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ESS 11.0软件包,不同组间两两比较时用t检验。

2结果

2.1 实验动物观察 在造模过程中大鼠对饲料的消耗及饮水量明显减少,约为正常组的1/2,活动减少,毛色欠光泽,在前4周造模过程中造模组相继有8只鼠死亡,正常组无死亡。在后4周模型组又死亡5只,50mg/kg组死亡2只,200 mg/kg组死亡2只,100 mg/kg组无死亡且状态较为活跃,毛色有光泽,与正常组无二,采食及饮水量明显增加。造模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大鼠腹泻、溶血、黄疸、贫血等表现。治疗前后各组间体重差异并不明显,各组内大鼠体重均有明显增长,各组增长幅度无明显差异。

2.2各组动物血清ALT、AST总蛋白、白蛋白变化情况 治疗后血清ALT、AST模型组较正常组升高(P

2.3各组动物肝组织铜、24h尿铜变化情况 模型组肝铜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

与模型组比较,1)P

3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铜过量沉积于脑、肝、肾脏等脏器的神经系统疾病。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铜代谢障碍引致的肝硬化、脑基底神经核尤其是豆状核变性、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形成等。铜过量沉积是主要原因。多余的铜毒性很强,并且可作为氧化物前体促进自由基和有害的脂及蛋白氧化物形成。蓄积的铜损害肝细胞,引起慢性肝炎。最初多余的铜蓄积在肝中而引起肝细胞损伤,随着肝中铜量的增加,铜被释放入循环并在其他器官中蓄积,继而铜介导的氧化开始损伤到其他器官、系统,包括脑、肾。虽然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动物模型可以完全复制HLD的全部临床特征。但可以确定的是铜负荷饮食可在大鼠肝、肾组织产生类似于HLD的铜沉积。

本试验表明,凯西莱可明显降低肝豆状核变性模型大鼠死亡率,减少其肝铜含量,增加24h尿铜排泄,升高白蛋白,降低转氨酶。凯西莱通过提供巯基,并活化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化解有害的自由基,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对抗各种肝损伤,稳定细胞膜和线粒体膜,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本实验凯西莱治疗组白蛋白较模型组升高,与文献报道一致,说明凯西莱通过酶水解生成甘氨酸参与嘌呤类核酸的合成。多篇文献证明凯西莱降低AST疗效确切,本实验也证明凯西莱可减轻由铜沉积所致的肝功能损伤。对重金属和药物有解毒作用。巯基是蛋白质和酶的正常成分,在体内主要以半胱氨酸形式存在。重金属中毒时,常通过与金属酶中蛋白质的巯基结合,从而使含巯基酶因失去这种活性巯基而失活,当有外源性巯基进入时,一方面可直接与重金属络合,另一方面可与失活的含巯基酶因置换而使金属酶恢复活性。含巯基的凯西莱降低了铜负荷鼠肝铜蓄积量,说明凯西莱有促进肝脏沉积铜排出的作用,从尿排出是其排泄途径之一。给予大鼠100 mg/(kg・d)的凯西莱灌胃对减少铜负荷模型鼠肝铜含量和死亡率有显著作用,且未见不良反应,是较为合适的剂量。凯西莱各组肝铜含量较模型组低但较正常组高,有明显差异,说明短时间难以将沉积于肝脏的铜完全络合。

上一篇: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HSP70表达的作用 下一篇:嗜铬细胞瘤临床功能分级与术中、术后血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