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田径运动员个性心理素质训练与培养研究

时间:2022-08-17 08:50:39

业余田径运动员个性心理素质训练与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浅析田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自信、理智、独立性强好胜等特点。这是在长期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要改造和完善运动员个性心理,需要从传授知识、强化情感教育、磨练意志品质三方面入手,使他们成为意志坚定、情绪稳定、充满自信的优秀选手。本文对田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素质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田径运动员 个性 心理素质 培养

一、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对运动员个性方面做过许多不同的相关研究与分析,试图澄清个性特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奥吉尔维(Ogilvie)指出有八种个性特征同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它们是: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自觉、自律、自信、低焦虑、低强迫性、能忍痛等个性倾向。美国心理学家摩尔根(Morgan)指出,运动成绩好的运动员有独特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中国心理学家邱宜均用16PF进行的研究表明:男子短跑运动员和对照组大学生相比较,情绪稳定性更强,但都易于墨守成规;女子优秀短跑运动员和对照组相比较,聪慧程度更低一些,更倾向于墨守成规,但更能从容待事。方兴初、周家骥曾对上海地区20名世界冠军、世界纪录创造者进行16PF测验,结果发现,16项个性特征中有4项特征得高分,说明这些运动员的主要个性特征为:有信心、理智性、独立性、顽强性、好胜心均较强,并且活泼乐观、有耐心、有恒心,而意气用事、拘谨等消极心理较少,且运动项目的不同导致了运动员之间个性特征有很大差异,这种特殊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二、田径运动员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个性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稳定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要改造和完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就要从心理过程的知、情、意三个大方面入手,进行长期的、恒定的、细致的培养,指运动员对本专项的理论、技术、战术等有正确的认识,这是融入日常训练中的,此处不再赘述,下面我们就从情和意两方面来着重谈一谈这个问题。

(一)强化情感教育

1.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之间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分为情绪和情感,两者是人类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

运动员的情感,第一,具有鲜明、强烈的特点,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身心经常处于高度紧张或突然解除紧张的状态,机体的负荷和工作能力在不断变化,此时的情感体验,表现得格外鲜明而强烈;第二,具有多样性、易变化的特点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与运动员的性格、意志、态度等有关,此时的情绪体验是多样的,还有运动条件与结果不断变化,运动员身体、态度也不断变化,此时情绪体验还有易变的特点;第三,具有两极性特点,现场情况的不断变化,运动员的情感有时积极、增力,有时消极、减力。

因此,在田径训练或比赛中,教练员应根据训练情况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发扬他们积极的增力情感,克制他们消极的减力情感。

2.情绪能激励运动表现,也能抑制运动表现。一般不易稳定,带有情景性质,它的变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生理、健康和活动,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体验可以构成恒常的心理背景或心理状态,对信息的加工起组织和协调作用在心情良好、情绪稳定的状态下参加训练或比赛时,思维敏捷,战术思路开阔,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郁闷或情绪体验淡漠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对提高训练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情绪状态是训练成功的关键,它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挖掘集体的潜力,发挥高的技术水平,而过度紧张的情绪往往造成训练中技术练习的失误。

(二)田径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他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也是用意志去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意志是通过自觉行动来表现的,是与克服行动中的困难联系的。

1.以认识为基础,确立坚定的目的性。意志产生于认识的基础上,因为意志行动的目的是根据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确定的,只有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提出正确的行动目的,才能推动和指导人的意志行动。

2.用情感作动力,鼓舞运动员的愿望和信心。人的意志行为,常常伴随着情感,通过道德情感提高动机的认知水平,动员与组织人的积极性,通过对运动员进行祖国荣誉、集体利益、运动队的责任感以及唱国歌、升国旗等方面的教育,可以激励运动员的功名心、荣誉感、愤恨感和竞争情绪等,鼓舞运动员去完成既定任务的愿望和信心,让他们在运动实践中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感受,加深情感,树立社会责任感、道德感、美感和远大的理想、抱负,促使其在长期的训练中做出巨大的努力,获得成功。

三、小结

在田径运动竞技水平接近极限的今天,运动员之间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胜负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想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教练员除了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外,还必须在日常生活、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从情感、意志、自信心等方面去培养塑造运动员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他们成为意志坚定、情绪稳定、充满自信的优秀选手。

参考文献:

[1] 徐家杰,孙少强.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63-64.

[2] 李建周.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68-70.

上一篇:对少年速度轮滑运动员弯道滑行蹬地角度变化特... 下一篇:谈学生在散打教学摔法练习中恐惧心理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