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隐睾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时间:2022-08-17 08:41:0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隐睾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 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隐睾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隐睾症患者,82个隐睾,应用超声检查,确定隐睾的部位、内部结构、测量其大小及观察血流情况,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隐睾的检出率为81.7%,隐睾68.3%位于腹股沟部,23.2%位于腹膜后,7.3%位于阴囊上方。隐睾恶变时,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RI)明显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隐睾的探测有一定的价值,是隐睾术前定位及良性、恶性鉴别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 隐睾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恶变

隐睾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其部位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经手术证实的69例隐睾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睾症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9例隐睾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1岁~33岁,平均12.6岁,均以一侧或两侧阴囊空虚未触摸到而就诊,右侧32例,左侧24例,双侧13例,共82个隐睾。

1.2 检查方法 仪器使用HP?550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7.5 MHz。患者空腹,中度充盈膀胱,取仰卧位或立位扫查。先用高频探头在两侧(重点在隐睾侧)阴囊上部及腹股沟区连续进行纵横切探查,若未能在阴囊上部或腹股沟区检出隐睾,则向上延伸用腹部探头扫查肾门以下的中、下腹部。当探查到呈椭圆形、边界清楚、整齐,内部为致密均匀、呈中等或较低回声的隐睾后,用CDFI观察其内部及周边的血供情况。

2 结果

2.1 探及隐睾67个,超声对隐睾的检出率为81.7%。82个隐睾的定位分型与超声探测结果,见表1。

表1 82个隐睾的定位分型与超声探测结果(略)

2.2 超声探查 超声探及隐睾最大者约41 mm×20 mm×27 mm,最小者约8 mm×5 mm×5 mm,与手术所见隐睾的大小基本相符。15个超声未检出的隐睾,其中3个术中可见到输精管、附睾和发育极差、萎缩成米粒大小的,仅有1个临床诊断先天性缺如,其余11个在疝囊内或内环口处找到隐睾。

2.3 频谱多普勒检查 55个阴囊上部型、腹股沟管内型和外环口型的隐睾,因其位表浅、图像分辨率高,其周边和(或)内部均可显示呈条状或点状的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为低阻型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为12 cm/s,平均阻力指数(RI)=0.6。2个腹内型恶变隐睾内部血供丰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为20 cm/s,平均RI=0.9,可见粗大动脉血流。

3 讨论

3.1 隐睾所在位置 未降入阴囊内的,包括下降不全和异位的,统称为隐睾。由于胚胎期迁移过程障碍,可终止于从肾下极到腹股沟管的任何位置。我们结果显示隐睾68.3%位于腹股沟部,23.2%位于腹膜后,7.3%位于阴囊上方。和周永昌[1]总结隐睾所在部位基本一致,这可指导我们按照好发部位快速的找到隐睾。

3.2 超声对隐睾的检出率高,定位准确 未下降的往往发育不全,其形小而软,声像图一般表现为椭圆形均质致密的中等或较低回声,边界清楚、整齐。我们结果显示超声对隐睾的检出率为81.7%,尤其对较表浅的外环口、腹股沟管内及阴囊上部型的隐睾准确性更高。

3.3 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隐睾良、恶性的鉴别 隐睾恶性变的问题,历来很受临床的重视,隐睾癌变的发病率约0.5%。腹内隐睾恶变的概率则明显高于此数,这是因腹腔内温度较高,小管和生殖细胞发育不全和萎缩所致。因此,应尽早对隐睾定位,积极进行治疗。本组2例恶变者均为腹内型隐睾,经手术、病理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睾的有否恶变的判断更具优越性,不仅可以显示二维图像,而且可观察隐睾的血流分布情况,并可记录其峰值流速及RI等指标,从血流供应显像上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隐睾恶变时,体积增大,且往往失去正常的形态,其内部回声不均、血供丰富、峰值流速及RI明显增高。

3.4 对未能探及者,不可妄做“缺如”的诊断 先天缺如临床较为罕见,本组15个未探及的隐睾中仅1个经手术探查证实为先天性一侧缺如。影响超声显示隐睾的主要原因:一是疝囊及肠管气体的干扰,这是超声难以发现隐睾的主要原因。本组合并腹股沟斜疝占37.8%(31/82)。重视超声检查前的扪诊、中度充盈膀胱或(和)立位检查,有助于超声对隐睾的检出率;二是隐睾的体积过小,超声不易显示,我们未探及的15个隐睾的最大径<10 mm。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损伤、简单、经济实用的影像技术用于隐睾的探测有一定的价值,是隐睾术前定位及良、恶性鉴别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81.

上一篇:二氧化钛膜光催化氧化苯酚的动力学规律 下一篇:炎性细胞因子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