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与机会并存――专访Man Group CEO彼得.克拉克(Peter Clarke)

时间:2022-08-17 08:16:53

Man Group为一家总部在伦敦的全球另类投资管理公司,截至2008年底,其旗下基金管理总资产金额为533亿美元。Man Group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为富时100指数前40家公司之一。

《金融实务》记者近期对其CEO彼得•克拉克进行了专访。通过对话,我们得以从个体层面了解对冲基金行业所处的变动环境。

《金融实务》:过去几个月,一波接一波的降低杠杆、赎回,以及关于更多监管的讨论,市场信心陷于崩溃。对冲基金作为一个行业,你觉得目前的状况如何?和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引发的危机相比如何?

克拉克:显然,这两次危机不论从规模还是波及的地域范围都非常不同。作为一个行业,对冲基金目前的规模更大,也更多元,因此危机导致的后果也更为戏剧化。目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市场剧烈的波动,还有杠杆提供者的退缩,市场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幅降低,所有因素都指向了市场流动性收缩。

一旦流动性降低,波动就被放大,询价与报价之间的价差增大,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在这个市场赚钱就更难了。对冲基金受到了影响,但是从数据看,这一负面影响比全球股市平均受到的影响要小。

《金融实务》:有研究显示,过去几年对冲基金的高收益主要来自大量承担风险,即追求Beta,而不是理想中投资人应该追求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alpha。你怎么看这样的说法?

克拉克:Man Group的Beta一般为0.1,远远低于行业平均的0.7或0.8。因此,在刚刚过去的行业繁荣时期,我们的投资收益也低于行业平均,因为我们没有从市场得到所谓的beta效应。

现在,大家看到了beta是把双刃剑,在年景好的时候可以大赚一笔,但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就很糟。现在市场低迷,我们得以少受冲击也是由于我们的低beta策略。你说的对,beta是关键,如果人们购买投资产品是为了分散风险获益,他们不应该在投资组合中选择过高的beta。我们得到的教训就是,这个行业的beta比人们预期或者理解的要高;我们也发现,许多对冲基金采取的策略中的流动性比大家认识到的要小。

《金融实务》:你们除了管理期货业务,目前看来,其他什么策略是成功的?

克拉克:这些成功都是相对的,目前我们的综合基金(即基金之基金,Fund of funds)业务部门RMF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基金提供者,今年到目前为止,收益虽然为负12%-负10%,但是好于综合基金行业平均水平负16%。(麦道夫诈骗案中很多“牺牲者”为综合基金,其中包括Man的RMF,RMF投资的两只基金共约3.6亿美元直接或间接使用麦道夫证券服务,约占RMF整体管理资产的1.5%,约占Man集团管理总资产的0.5%。――编者注)

这样的表现,原因是综合基金行业是在优秀的对冲基金中进行组合来分散风险的。但事实证明,优秀的对冲基金之间的风险相关性很大。在我们的综合基金可选择的基金范围类型中,市场表现最为优异的是管理期货,而我们已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管理期货基金,还有全球宏观策略,以及专事做空策略。

做空策略今年在很多地方被限制,全球宏观策略则其实多在做管理期货,由此看来综合基金用来分散风险的策略无用武之地,导致回报差。

Man旗下的综合基金RMF表现相对好,是因为RMF也投管理期货行业。这帮助我们有充足的流动性应对投资者赎回;另外,我们的优势就是透明度,高流动性,易估值,底层资产质量高。

《金融实务》:今年大批赎回问题,对你们和对行业影响究竟怎样?还要持续多久?

克拉克:到2008年12月31日为止的四季度,有大批赎回发生,估计大概有20%或以上的赎回率,而我们的赎回率仅有5%。截至2009年一季度,也许会有更多赎回发生,赎回潮也许要持续到2009年的二季度,之后或许稍有好转,2009年上半年,整个行业来自机构的资金将是净流出的,然后那些需要赎回的都已经赎回了,流入和流出会达到相对均衡。对于个人投资者则不同,他们恢复得会更快。

《金融实务》:对冲基金整个行业的收缩会有多大?有人说本轮危机之后将只剩三分之一的规模。

克拉克:我认为,这个行业管理的资产会缩水一半。一半的基金管理人会离开。从数据来看,75%的资产是由占总基金数5%、管理规模都超过10亿美金的基金管理的,那些较小的,比如一两亿的,如果有50%的赎回率,他们可能就做不下去了。

《金融实务》:资产不够流动性,又有大批赎回即将发生,在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策略上的改变?

克拉克:配置资产的时候需要做更多功课,流动性差的资产对于能够承担低流动性的投资人,比如我们这样的基金,也可以说是投资机会;那些对流动性要求高的基金,则可能更多转向管理期货这样的流动性相对较好的策略。不同的波动性对应不同的回报,不同的收费水平。

《金融实务》:说到收费,许多人对于“2和20”的对冲基金收费标准(即基金管理人抽取2%的管理资产,20%的投资回报)存有质疑,也有人认为对表现差的基金没有惩罚措施,可能会鼓励更多的风险承担,更多的赌博。你认为呢?

克拉克:关于收费和回报,对冲基金长期以来是和客户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在于这个行业过于依赖业绩费而非管理费。而我所知道的这个行业的佼佼者,都是靠建立一个能不断融资、可仅靠管理费用运转的商业模式的基金,比如Man。

未来的趋势可能是,有更多的依赖管理费而不是业绩费的基金出现。这也就是说,基金规模需要更大,那样才能保持基本的固定开支,保证足够的现金流。

《金融实务》:那么,是不是有必要延长锁定期以缓解赎回的压力?

克拉克:有许多投资策略目前的流动性都不够,所以相应地也会要求投资者承担降低了的流动性。因此,从基金角度来说,每季度以及每半年赎回的基金会增加;但从投资者角度来说,有更多人会要求流动性高的投资品种,因此二者是有冲突的。我认为,这两种力量会导致基金向两端发展,即高流动性短锁定期以及低流动性长锁定期。但是,好的流动性资产策略目前的确选择不多。

《金融实务》:包括Man在内的一些大基金是上市的,对于披露的要求比其他基金多,也就是说你们每天都受到来自投资者的压力,那么,上市对于对冲基金的好处是什么?

克拉克:上市的好处对管理者而言在于透明度。我们在全球都受到监管,比如在欧洲受监管者资本充足率的约束。有了透明度,便有了稳定性。这是优势。相对劣势是市场的视野比较窄,偏重短期利益。

但我始终相信,长期看还是要靠最终产品表现说话的。作为管理层,我们只需管好透明度就好了。长期来看,作为上市公司,我们有资金可以在行业整合中寻找到机会。

另外就是管理层换届的问题。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对我们来说,这一点比其他基金容易得多。

《金融实务》:你提到行业整合,有Man在寻找的机会吗?

克拉克:我们的管理期货比重比较大,目前对于多空策略型这一领域比较感兴趣,也对流动性好的全球策略型基金感兴趣。不是说我们马上就要寻找购并这些公司的机会,可能是吸引这方面的人才。

《金融实务》:Man在积极发展亚洲和中国业务,但在这样的危机中,新兴经济体由于流动性更差、市场深度不够而显得风险更高,可供选择的策略更少。你的看法如何?

克拉克:这些市场正是对冲基金应该有能力获得高回报的地方。拥有不同的增长率,语言,货币,利率,不同的信息流动程度,都是以套利为目标的对冲基金运作的好地方。

当危机来临,流动性减小、波动增强的一轮洗牌过后,可投资的项目数目会减少。但机会始终存在。从短期看,回报与波动性相比可能不高;但长期看,这个地区机会很多。

《金融实务》: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很不成熟,刚刚开始试行做空机制(融资融券),这个市场需要发展到什么程度,Man才会打算在这里开展业务?

克拉克:我们打算开设代表处,但我们最先会吸引机构投资者,而不是私人投资者。当然,在整个亚太区,我们主要吸引的还是私人投资者。我们理解,要中国熟悉如何对私人投资者的各种产品进行监管,还需要一段时间。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继续发展,具有高流动性的期货市场有能力进行多空策略,对于我们的业务很有帮助。

有意思的是,当很多其他国家在引入限制做空的时候,中国正在开始允许一定程度的做空,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如果研究泡沫形成的历史,可以看到很多时候,泡沫形成就是因为没有安全抵消它们过度发展的机制,比如说做空股票。

但我们理解,这些需要一段时间,也愿意等待。我们已在这个地区待了20年,不着急。■

本刊助理研究员王维熊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对冲基金展望 下一篇:美经济刺激和新金融救援计划出台等1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