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成效

时间:2022-08-17 07:56:02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成效

摘 要:作为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品德与社会,以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敢于探究的精神为目标,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结合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特点,结合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和信息技术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成效

小学阶段的品德和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并实现学生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对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小学的社会品德课有着自己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只是依据考试的成绩是看不出学生学习的效果的,关键在于能让学生领会到如何说、如何做。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

1.综合性

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经济、政治、历史在内的多种学科知识,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它犹如一个生活万花筒,为学生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作为学校教学的主体,特别是对于品德和社会的课程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时刻谨记以学生的认知和亲身体验为主,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善于从多个角度发现新问题,帮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对世界的认知。

2.开放性

小学的品德和社会课富有时代性,反映了当代生活的各个方面。课本也向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在类别上有的侧重认知,有的侧重情感体验,有的侧重欣赏和理性辨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对于训练小学生的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锻炼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性

小学的品德和社会课以儿童为对象,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贯穿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课程即生活,生活即课程。所以说小学的品德和社会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上也应该注意结合本课程的实践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成效的几点思考

1.开放性教学的应用

传统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在教室内完成的,主要是以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为主,从而缺少了让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对于每一篇课文,经过教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能够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和较准确的把握。为了能让学生对品德和社会课的基本内容和精髓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把让学生自己讲课文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阐述自己的理解,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融会贯通,再加上课堂上学生的讲解,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涉及一些课外活动的时候,教师还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去户外进行实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创新性教学的应用

创新教学是指遵循创新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教学。创新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广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主动应对时代的呼唤与挑战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改革的方向。要实现小学品德和社会的创新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的空间,同时也要为其创设思维活动的氛围。然而这仅仅是个起步阶段,任课教师还应该根据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创新教学手段,合理地设置课堂的结构,创设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互相启发和互相交流的状态,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发挥创新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

3.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多角度的沟通,已成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声感、形感、动感优势,构建出更加适合道德教育的学习环境,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注入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使枯燥的道德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老师可以课前先准备一些有关节日的Flas和音乐,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这样不仅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会因为这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杨凌富.开放式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研究,2013(06).

[2]吴润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0(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首羡镇王大庄小学)

上一篇:初三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快速准确推断文言实词“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