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个案报道

时间:2022-08-17 06:53:42

【关键词】 罕见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8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76-01

破伤风抗毒素在临床中广泛用于中深度开放性外伤的破伤风感染预防治疗,多予以一次性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1500-3000IU,对于损伤严重者可加倍用药。在用药前必须进行过敏试验,经过敏试验呈阴性者方可予以皮下或者肌肉注射治疗[1]。我院近年来在进行破伤风病毒过敏试验过程中出现1例罕见过敏反应,现将其临床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因左小腿不慎外伤、出血,于伤后1h就诊。外科检查,创面位于左小腿外侧,大小为2cm×4cm,创面持续出血。立即予以清创处理并缝合包扎,常规进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经右前臂掌侧皮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0.1ml,5min后患者主诉注射部位肢体周围疼痛,观察未见局部皮丘增大、伪足、红肿及瘙痒等症状,无其他部位不适症状。10min后,患者的疼痛加剧,并呈现心性延伸。再观察5min后,患者主诉疼痛难忍,且延伸至上臂,合并脉搏加快、心慌不适等症状,血压测定显示正常。立即报告医生,快速予以止痛以及抗过敏治疗。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予以皮下注射0.5ml 1%的肾上腺素,肌肉注射25mg异丙嗪,并予以吸氧,静脉滴注5mg地塞米松+500ml 10%的葡萄糖、10ml 10%的葡萄糖酸钙等处理。30min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3h后各项症状完全消失,跟踪24-48h未见不适症状。

2 案例讨论

破伤风抗毒素多是由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清经提纯及浓缩后所制得,其中含有特异性的抗体,可中和破伤风毒素,有防治破伤风杆菌感染,在动物咬伤、烧伤以及外伤等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但破伤风霉素也具有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生成特异性抗体IgE,从而诱发过敏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致死[2]。在应用破伤风抗病毒素前通常需进行皮内过敏试验,部分患者可见局部皮肤过敏反应。该例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在接触破伤风抗毒素后出现罕见过敏反应,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得以好转。故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破伤风抗毒素的安全管理,积极采取过敏反应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的危害。

3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的防范措施

3.1 严格掌握禁忌症 要求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破伤风抗毒素的禁忌症,在临床中,对开放性浅表创伤,予以彻底清创后多无需予以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对于经皮内过敏试验呈现阳性者,应放弃进行脱敏注射治疗,可予以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注射,其免疫效果约为破伤风抗毒素的10倍左右,且可维持较长时间的效能。

3.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破伤风抗毒素应在2-8℃条件下避光保存,在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药品的标签及质量,一旦发现药品浑浊、有沉淀、标签不清晰、瓶身有裂痕或者过期失效的药物,均应禁止使用。

3.3 严格执行临床操作规程

3.3.1 详细询问病史 在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食物、药物过敏史或者湿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史,是否有马血清制剂应用史,对于具有上述情况者应高度警惕过敏反应。在皮试前应确认患者在7h内无大量饮酒经历,因为酒精可增加过敏试验阳性率。

3.3.2 正确进行皮试液配置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必须现配现用,配置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配置后应充分摇匀,以免皮试液不均匀而产生假阳性或者假阴性。

3.3.3 准确判断过敏试验结果 经过敏试验呈现阴性的患者,方可予以全量注射,注射时应选择大小适宜的注射器以及针头,尽量将其中的空气排尽,确保皮试液浓度以及剂量等均准确无误,注射20min以后进行皮试结果判断。如无局部血肿以及全身异常反应,则为阴性。如出现皮丘红肿,红晕直径在4cm以上,硬结直径在1.5cm以上,存在伪足或者瘙痒感,或者表现出全身过敏性反应等,表示为阳性。

3.3.4 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 在注射给药后30min,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无异常方可离开,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绀、面色苍白、头晕、荨麻疹、心悸等症状或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迅速予以就地抢救,主要采取抗过敏及抗休克治疗等措施,及时应用地塞米松以及肾上腺素等。

3.4 加强健康教育 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应积极向患者讲解破伤风抗毒素相关知识以及可能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在用药后必须留观30min确认无异常症状后方可离开,在院后如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荨麻疹、局部浮肿、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皮肤发生瘙痒、热痛、红斑以及硬结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以便及时抢救,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安危。

参考文献

[1] 李海月.一例先心病患儿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致严重过敏反应[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8):557.

[2] 黄惠敏.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的观察及防范[J].中外医疗,2011,30(12):63.

上一篇: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下一篇: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