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学语文低段识字

时间:2022-08-17 06:42:02

如何评价小学语文低段识字

摘 要: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最初始阶段的教学内容,对儿童语文中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基本素养的养成及以后所有语文训练,包括词语、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及思维发展乃至生活交往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77-01

如何使学生在小学低段小学中快识字、多识字,是语文教学乃至学校教育必须优先完成的一个任务。

而有效的识字教学评价对于改进识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教师恰当地使用评价工具就能促进学生识字技能的提高,体现出自我诊断、自我校正、自我激励和教师反馈教学的功能。

我认为评价小学低段学生识字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从识字的兴趣和习惯来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中识字、认字教学提出的阶段目标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布鲁纳说过:“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而小学低段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在示范性、指导性的识字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识字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的。古人云:“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过,皆无用也。”学生更是在课文中,在阅读材料中的教学与自学中,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独立模仿,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掌握基本技能,如听读识字,看拼音识字,联系上下文识字,辨析字形识字,查字典,请教及利用现代化媒体工具,最终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首先就要评价他们识字的兴趣和习惯。因为这种可贵的识字兴趣和良好的识字习惯,足以支持学生在识字的征途中不断进取、披荆斩棘,获得极大的成功和愉悦,终身受益。

所以在学生识字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形成性评价,评价学生识字的兴趣、识字的行为、识字的习惯,考察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态度,再结合对第一学段内学生识字水平进行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识字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从而逐步提高识字能力。

二、从识字方法来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方法是由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汉字本身的规律所决定。具体表现为“四个结合”:要在语言环境中结合字的音、形、义识字;通过观察图画和事物结合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识字过程中进行写字训练,将识字与写字结合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能力的学习目标,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学习独立识字。学生的识字能力具体表现为运用三套识字工具的能力,即掌握汉语拼音以识字音,掌握笔画部首以识字形,掌握两种查字法以识字义。学生一旦具有这三种识字方法进行独立识字,就能做到无师自通,进而为自由阅读和写作创作有利条件。同时,学生还可以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等方法中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识字,评价学生识字方法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好的识字方法,纠正他们可能会采用的死记硬背等不良识字方法。

例如在教学中,有的学生认识比较多的汉字,我会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点故作好奇地问:“你这个字是从哪儿认识的?是怎样认识的?”并及时予以真诚地表扬“你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别忘了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让我们都来对生活周围的一些字多加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并学习好的识字方法。

三、从巩固成果来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

学生的识字能力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儿童习惯形成的反复性和遗忘率较高的生理特点,通过实践进行反复、巩固强化是牢固掌握识字成果,提高识字能力的必经途径。教师妄想以讲代练或少练多讲,这些都是不科学,也不可取的。我认为评价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识字是一、二年级教学重点之一,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打下比较扎实的识字基础,这就需要学生的识字要达到一定的数量。那么一些教师就会一味要求学生机械记忆,一味追求高识字量,忽视了学生识字兴趣与方法的能力培养,只求数量而不求质量。这种方法换取的“好”成绩是没有信度的。

教师切记不能要求每名小学一至二年级的学生都认识两千个以上的汉字,或者要求他们会写所有认识的汉字。过高的要求可能会增加小学生的负担,也可能会使小学生丧失识字与写字兴趣,这是得不偿失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各学段目标,是每名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而不是他们可以达到的最高要求。我们倡导的是,教师在严格把握阶段目标的同时,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更高的识字与写字目标。

2、把握好认识与运用的关系

近年来,一些专家在语言认知心理研究中发现字词语义的心理贮存是按从具体到抽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意义纬度进行的。因此,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汉字的实际运用,充分尊重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符合人类语言认知规律。

所以教师评价学生识字的成果时,不能仅要求学生在本课中认识,而要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要全面评价学生是否会读、会写,是否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逐步做到能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做到识用结合,增强识字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不时地给学生提供一篇他们以前未读过的文章,通过学生大声朗读这篇文章,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识字水平,再让学生写写了解到的信息或心里感受。这种方法既简单又与学生识字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话能力都有关联,综合性很强。

教师应当认识到,这样的评价要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使他们及早进入阅读阶段,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思维。

教师把握好小学低段学生识字能力评价这几个要点,就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对促进学生识字技能,及阅读课文都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在导航中“潜”行 下一篇:中小学实施陶艺特色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