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及重迎茬大豆高产新措施

时间:2022-08-17 06:20:46

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及重迎茬大豆高产新措施

黑河市爱辉区土地资源辽阔,区内可耕地面积173万亩,全区横跨四五六三个积温带,大豆播种面积在50-80万余亩,有效活动积温在1850-2150℃,而且土地肥沃、平坦开阔,适宜机械化耕作,是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大豆主产区,由于连年种植大豆,大豆种植重迎问题日趋严重,减产幅度随着重茬年限增加而增大,而且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据调查研究表明,迎茬减产6.1%,重茬1年减产9.9%,重茬2年减产13.8%,重茬3年减产19.0%,3年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由于爱辉区是山区半山区的地理特性,轮作倒茬调配困难,常年大面积种植大豆,重迎茬非常严重,减产幅度很大,严重地块每亩可减产80公斤左右。我们通过多年的调查试验比对分析 ,总结出防治大豆重迎茬减产的技术措施。

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

1、养分失调,营养元素亏缺, 随着大豆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变化不大,但水解氮、速效钾的含量降低,微量元素有效锌、硼含量显著减少,速效磷变幅较大。

2、病虫害加重,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连作使其密度上升,发病指数高,一般造成减产10%―20%,重者30%―50%。同时其他病虫害也会累积加重。

3、根系发泌的毒素抑制了大豆的生长发育和根瘤的形成, 土壤生物活性变劣大豆连作使土壤非毛管孔隙表层增大,大孔隙多,固、液、气相比例不协调,土壤紧实板结,团粒结构少,不利根系发育。连作使土壤pH值变小,土壤酸化,大豆根系每年向土壤中分泌酸性物质的留存,对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连作使大豆土壤中细菌减少,真菌增多,这一量的变化标志着土壤肥力下降,因为真菌可产生一些毒素,阻碍大豆的生长发育。连作使有利于大豆生长的活性酶的活性变弱,使土壤为植株提供氮、磷等营养元素减少,导致减产。

4、植株生长发育变弱,重茬阻碍大豆根系的正常生长和根瘤的发育,导致根干重和有效根瘤数减少;还导致单株根瘤体积变小。初花期,轮作的根瘤体积约为1.5立方厘米,而重茬时仅为1.0立方厘米。植株的外观表现为矮小瘦弱,冠层分布不合理,中层叶面积较小,叶面积指数低,叶片黄萎。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干物质合成和积累减少,大豆产量和质量降低。

5、土壤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根部病虫害严重,由于根部病虫害的严重危害及土壤环境的恶化,破坏了大豆根部的正常生理活动,降低了根系生理活力,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影响植株生长。

为保证大豆稳产高产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首先实行合理轮作,选择正茬,避免重迎茬,尤其是要避免多年重茬。

在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必须积极采取有力的技术措施来减缓重迎茬的危害。

1、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在无法避免重迎茬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避免重茬面积,适当增加迎茬面积。合理耕作,增施肥料,拌种衣剂,改善大豆生育环境,进行秋整地,应用微量元素肥料,补充重迎茬地块微量元素的不足,以减缓重迎茬危害,增加产量,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2、精选种子,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 重茬大豆田病虫害致病能力增强,选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很重要,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及杂质,四积温带主栽品种选择黑河52、黑河55、黑河43等,五积温带主栽品种选择黑河51 黑河53 黑河45 华疆4号等,六积稳带主栽品种选择黑河49号等抗逆性较强,在重迎茬时表现产量较好,抗性好的大豆品种。

3、增施营养调节剂、增效剂。增效剂有颗粒剂、粉剂两种剂型,可与基肥、化肥拌匀一起施用,每公顷用量30―37.5公斤,营养全,适用广,增产效果明显。

4、施肥

一是化肥。氮肥(N)2.3-3.7kg/亩,磷肥(P2O5)1.5-4.3kg/亩,钾肥(K2O)1.5-4kg/亩。施于种下4-5厘米处,或分层施于种下7-14厘米处。采用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可使用肥料用量上限或略低。采用垄三高产栽培模式,可使用肥料用量下限或略高。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二是追肥。

1)、根际追肥:在大豆生长较弱时,二遍地铲后趟前追施氮肥,每公顷追施尿素45-75公斤,追肥后立即培土;

2)、叶面追肥: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肥1.5公斤溶于500公斤水中喷施,并根据需要加入微量元素微料。

5.药剂防治 ①用35%乙基硫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拌匀并阴干后播种。②大豆种衣剂,多由呋喃丹和多菌灵组成,按药种1:60的比例进行包衣,阴干后进行播种。③黄萎叶喷剂每亩用150克,对水50公斤加0.5公斤尿素在苗期或花期叶面喷施。④保产剂+多菌灵,保产剂作种肥每公顷22.5公斤,再加种子量0.3%的多菌灵拌种,可增产15%。保产剂+多菌灵+呋喃丹,保产剂加0.3%多菌灵,再加呋喃丹进行综合防治可增产17%。

6、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增加保苗株数发挥群体作用是减缓危害的有效措施,一般要比正茬大豆的播种量增加8~10%,并提高播种质量,四、五积温带保苗株数不低于28万株,六积温带保苗株数不低于35万株。

7、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草害 重迎茬大豆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不利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种好重迎茬大豆,必须从改善大豆的生育环境,满足所需营养,增强大豆自身抗性,加强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出发,采取综合性栽培技术,力争最大限度地减缓重迎茬的危害。

1)、化学灭草。播后苗前一般常用普施特和广灭灵,亦可用乙草胺加豆黄隆进行封闭灭草,总的原则是根据杂草情况选用适宜的除草剂灭草。

2)、铲前深松或趟一犁。深度10-20cm,增温放寒。

3)、铲趟2-3次,拔一次大草。

4)、防治病虫害

防治大豆灰斑病、紫斑病。于8月上旬,用40%多苗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400-500倍液喷洒1-2次。

防蚜虫、红蜘蛛、蓟马。点片发生时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洒防治。

防大豆食心虫。8月上中旬,发现食心虫集团飞行时用80%敌敌畏乳油0.1-0.13Kg制成毒棒重点防治或用功夫喷洒防治。

5)、叶面追肥促早熟。亩用0.7-0.8Kg尿素加磷酸二氢钾0.1Kg兑30-40Kg水于花期叶面喷洒。

8.土壤改良,机械秋翻起垄、秋旋起垄、深松起垄,建立新的耕层土壤结构,冬季低温破坏致病物质。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物理性质,调整养分,每公顷增施15000公斤为宜。有条件的可人工调控土壤水分,使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80%之间,特别在大豆盛花期灌水,可降低孢囊线虫的虫口密度,减轻病虫危害

9、及时收获:

落叶达90%时进行人工收获,机械联合收割,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可进行。

收割质量: 割茬低,不留荚,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为5―6厘米。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

上一篇:节水喷灌是如何实现节水的 下一篇:如何构建合理的农业生态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