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子宫切口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

时间:2022-08-17 04:54:37

剖宫产子宫切口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并发症(切口妊娠、切口憩室、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000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剖宫产子宫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9000例

剖宫产患者, 发生切口妊娠221例(2.46%);切口憩室20例(0.22%);切口愈合不良75例(0.83%)。切口妊娠患者表现为停经、不规则阴道流血、下腹痛等临床症状。切口憩室患者表现为月经干净后阴道淋漓出血。切口愈合不良患者表现为发热、阴道持续性少量出血、腹痛、合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等情况。结论 剖宫产子宫切口易发生切口妊娠、切口憩室、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临床需根据其表现做好预防工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切口并发症;切口妊娠;切口憩室;切口愈合不良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44

子宫切口妊娠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较为危险的异位妊娠。由于剖宫产率的上升, 切口妊娠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关于该病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1], 推测其和内膜损伤、切口愈合不良等有相关性。子宫切口憩室是患者在剖宫产术后子宫肌层缺损, 内膜向肌层突出形成的。临床表现为月经期延长, 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另外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愈合不良, 患者由于组织坏死、缝线脱落等造成切口愈合不良,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并发症(切口妊娠、切口憩室、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特点,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000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2~46岁, 平均年龄为(28.19±4.27)岁;孕次1~6次, 平均孕次为(2.87±0.76)次;

产次0~3次, 平均产次(1.17±0.47)次。

1. 2 方法 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总结剖宫产子宫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 1 剖宫产子宫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 9000例剖宫产患者, 发生切口妊娠221例, 发生率为2.46%;切口憩室20例, 发生率为0.22%;切口愈合不良75例, 发生率为0.83%。

2. 2 切口妊娠 221例切口妊娠患者, 均为育龄期妇女, 最大年龄为45岁, 最小年龄为23岁, 平均年龄为(30.22±3.87)岁;

孕1~6次, 平均孕次为(2.02±0.88)次;产次1~3次, 平均产次为(1.22±0.76)次。剖宫产方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

221例切口妊娠患者均出现停经史, 就诊时停经最长时间为159 d, 最短为31d, 平均时间为(59.87±9.43)d。221例切口妊娠患者中, 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33例, 不规则阴道流血发生率为14.93%。221例切口妊娠患者中, 出现下腹痛32例, 下腹痛发生率为14.48%。

2. 3 切口憩室 20例切口憩室患者, 均为育龄期妇女, 最大年龄为46岁, 最小年龄为23岁, 平均年龄为(29.41±4.02)岁。剖宫产方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3例(15.00%)因轻度妊高症行剖宫产, 3例(15.00%)因头盆不称行剖宫产, 3例(15.00%)因产程延长行剖宫产,3例(15.00%)因双胎行剖宫产, 3例(15.00%)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 5例(25.00%)因臀位行剖宫产, 瘢痕子宫9 例(45.00%)。20例患者中, 1例(5.00%)术后发热, 19例(95.00%)无术后切口感染症状。发病距离剖宫产时间间隔为1~4年, 平均发病距离剖m产时间为(1.32± 0.59)年。

20例患者中, 7例患者表现为月经干净后阴道淋漓出血, 持续时间为4~19 d, 平均持续时间为(13.47±3.11)d;6例患者表现为月经期延长11~18 d, 平均月经期延长(13.77±3.21)d。

2. 4 切口愈合不良 75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 均为育龄期妇女, 最大年龄为43岁, 最小年龄为22岁, 平均年龄为(27.19±4.41)岁;孕1~3次, 平均孕次为(1.88±0.65)次;产次0~3次, 平均产次为(1.18±0.45)次。剖宫产方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75例患者中, 初产妇54例, 经产妇21例;1例术前存在呼吸道感染史, 3例术前患阴道炎。

75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患者, 63例(84.00%)术后15 d内出现发热。9例(12.00%)患者表现为单纯阴道持续性少量出血, 3例(4.00%)患者表现为腹痛。75例患者中, 16例(21.33%)合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等情况。

3 讨论

切口妊娠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子宫切口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多数专家认为切口妊娠受多种诱发因素影响[3-6]。赵颖等[7]的文献报道则指出孕卵游走过快或发育迟缓降至子宫峡部或下段时才着床也可能是引起切口妊娠的重要原因, 另外, 子宫过度收缩和子宫内膜瘢痕粘连也可能引起切口妊娠。切口妊娠的患者临床表现并不具有典型性, 以阴道出血、腹痛、停经为主要表现, 特异性较差, 易被漏诊[8]。调查患者的剖宫产史结合患者临床症状, 在B超等影像学检查的辅助下能够有效诊断切口妊娠, 为及时治疗提供了有利时机[9]。

切口憩室发病原因复杂, 剖宫产切口位置不佳、切口感染、子宫内膜切口异位、宫腔内容物排出受阻等均可引发切口憩室[10]。其中剖宫产切口位置不佳包括切口过高或过低两种, 切口过高可形成上缘短厚、下缘薄长的切口, 给愈合带来不便了让切口过低则可对宫颈附近血生影响, 加上缝合过密, 可造成缺血或坏死, 这一因素与主刀医师的操作经验有关[11, 12]。宫腔内容物排出受阻与子宫内膜子宫切口异位相似, 也是因宫内压力升高引起愈合不良处破裂或向外膨出形成憩室。切口憩室患者以经期延长、阴道出血为主, 临床症状也不明显, 需要与瘢痕妊娠进行鉴别[13]。经阴道超声、宫腔镜等均可明确诊断子宫切口憩室, 但超声以其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强在临床上更具优势。

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主要是因切口感染和缺血引起, 产前手术室准备不充分、操作环境、手术器械消毒以及患者自身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等因素均为引发切口感染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14]。感染后宫颈处细菌进入并感染宫腔, 引起子宫切口愈合不良[15]。另外, 入院后频繁阴道或检查也是引发感染的重要原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以发热、腹痛、阴道出血或脓血性分泌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6]。妇科超声是诊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首选辅助手段, 不仅能够明确患者切口情况, 也能够为了解盆腔情况提供准确信息。

综上所述, 剖宫产切口并发症种类较多且发病率较高, 临床上需结合患者分娩史和临床表现, 辅助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 为及早治疗提供有力条件, 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Madill S, Tang A, Drolet SP.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pubococcygeal line from sagittal-pla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 2011, 30(8): 1613-1619.

[2] 陈海珍, 白永韬.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因素分析及护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7):158.

[3] 贾瑞敏.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36):5913-5914.

[4] Gnainsky Y, Granot I, Aldo PB, et al. Local injury of the endometrium induces an inflammatory response that promotes successful implantation. Fertil Steril, 2010(94):2030-2036.

[5] 温素芹, 张彦君, 杜丽.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8):104-105.

[6] Vikhareva OO, Valentin L. Risk factors for incomplete healing of the uterine incision after caesarean section. Bjo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2010, 117(117):1119-1126.

[7] 赵颖, 祝贺, 岳辰, 等. 子宫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诊疗进展.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27):4577-4579.

[8] Gong SP, Guo HX, Zhou HZ, et al.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following cesarean sec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Obstet and Gynecol, 2012, 38(3):509-515.

[9] 陶G玲, 滕利.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35):5705-5706.

[10] 苏翠红, 李笑天. 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诊疗进展.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4):262-264.

[11] 张博, 曾学敏. 剖宫产切口憩室诊治方法探讨.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17):2831-2833.

[12] 王旭菲. 78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探讨.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15):2069-2071.

[13] Ilan E, Tritsch T, Monteagudo A. Unforeseen consequences of the increasing rate of cesarean deliveries: early placenta accrete and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A review, Obstetrics&Gynecology, 2012, 207(1):14-19.

[14] 闫小英. 剖宫产切口不良愈合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探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16):1331-1332.

[15] 冷应蓉, 刘伟, 游灿青, 等.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22):5033-5034.

[16] 谢爱群.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 现代医院, 2012, 12(1):67-69.

[收稿日期:2016-12-26]

上一篇: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脂代谢、... 下一篇: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