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准备的N个细节(之三)

时间:2022-08-17 04:50:31

在志愿的准备阶段,我们除了要深入地了解自己外,还得要读懂与志愿填报息息相关的省级招办制定的相关政策,这是志愿填报的依据,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志愿很“受伤”。

志愿填报,要提前打准备仗的内容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了解与高考志愿相关的本地政策。稍有不慎,我们就可能由于对政策的不知或知之甚少让志愿受伤。每年招生录取中都会出现些失败的“伤者”,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关注地方政策中,笔者觉得主要关注志愿填报模式、志愿填报时间、加降分条件等几个大的方面。这里,就对这些值得关注的细节一—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做—梳理。

填报模式很关键

志愿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对不同的志愿填报模式,是否采用了不同的正确的志愿填报方法。在目前,高考志愿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传统的顺序志愿,即我们熟知的梯度志愿模式;二是完全意义上的平行志愿,即各个批次都实行平行志愿模式;三是不完全平行模式,即只在某一两个批次采取平行模式,而其他批次采取顺序志愿或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相结合的模式。

具体采取哪种模式,不同的省份可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模式各省份也可能有细微的不同,如完全平行志愿的省份,在大学或专业志愿的设置数量上可能不一样,有的平行志愿大学数有4个,有的有5个,有的甚至更多。这样,考生在学校的选择范围和排序上就有不同的考虑办法。

而对于那些实行不完全平行模式的省份,考生和家长就要特别小心了。2011年,某省在本科一批中实行平行志愿,但在本科二批实行一个第一志愿和四个平行的二志愿。但一考生家长在志愿填报时只注意到本省实行平行志愿,以为所有批次都是平行模式,于是在本科二批志愿填报中就完全按平行志愿“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方法报考了5所大学。本科二批录取结束后,考生成绩达到了本科二批中除第一志愿学校外几所学校的分数,但却没被录取。家长很不解,于是来到录取现场组进行询问。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该考生的志愿和投档轨迹进行了查询,确如家长所说,考生档案一直没投出去。原因是考生成绩未上本科二批第一志愿学校调档线,虽然成绩上了第二平行志愿4所学校的调档线,但这几所学校第一志愿已经录取满额,不再接收二志愿考生。“不是实行平行志愿吗?成绩上了调档线怎么档案投不出去?”家长还是没明白。工作人员一听,明白了,原来是家长把本科二批也当作完全平行志愿填报了!

这就是对当地志愿模式了解不深或不够全面而导致的志愿失误。所以,我们说,要报好我们的志愿,首先就要对志愿填报模式进行了解、熟悉,有时还要深入研究。这是志愿准备的最基础工作,而这些信息各省份都要通过相关渠道对考生和家长进行宣传。

填报时间很重要

说起志愿填报时间的重要性,相信很多考生和家长觉得不以为然,怎么可能不注意呢?但恰恰每年就有一部分考生错过最后期限,而无法填报志愿。为什么这里要强调时间概念?这也像我们高考每科考试从几点开始到几点结束、结束后就不再作答一样,我们的志愿填报时间各地也会有相应的限定,如果错过了,一般就不再补报。特别是现在基本都实行网上志愿填报,一旦时间到,网页就关闭,志愿也就无法再进行填报。

志愿填报时间有几点需要考生留意。

一是是否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相同。现在,除了部分省份实行本科和专科一次性填报外,更多省份实行本科和专科分段填报,就拿在考前填报志愿的北京和上海两地来说,本科在考前填报,而专科的时间都安排在考后。有的虽然都在高考后,但批次不同,时间也不一样,如安徽省2012年高考志愿填报日寸间分三个时间段:文理科提前批次、自主选拔录取的院校和艺术、体育类院校为6月26~27日;文理科第一、二批本科院校为7月2~4日;文理科第三批本科、高职(专科)院校为7月29日至8月1日。有的省份则更多,几乎每个批次填报时间都不同,如海南省2011年志愿填报时间从本科提前批、一本、二本、三本、专科提前批到专科批,共6个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都不同。

二是相同省份不同地区考生的志愿填报时间也可能不一样。2011年,某省对高考志愿填报时间这样规定:高考志愿安排在通知考生成绩之后、6月30日前填报……具体时间由各市州招委确定并公布。还有省这样表述:填报志愿的时间安排在文化高考结束后、通知高考成绩之前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市招办确定。从这两省规定说明,考生志愿填报时间既要在本省(区、市)规定的时间内,又要在考生所在地市级招办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而各市级招办志愿填报时间,由于考生人数多与少等原因,有的地方结束得早,有的地方结束得晚。而这些就要看考生所在地招办的政策而定了。

三是征集志愿时间。由于一些学校在一些省(区、市)某批次录取结束后,还未完成招生计划,当地省级招办一般会采取征集志愿的办法来帮助这些院校录取满额。这之中,也会有一个志愿填报时间段。对那些上了某批次控制线而未被录取的考生来说,这个时间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提前了解征集志愿的时间并做好志愿征集的准备,就有可能得到第二次的机会。

加分条件要读透

加分,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各地也逐渐对加分条件严格把控,而且对享受加分资格的考生也是层层审核。所以,对能享受加分的考生来说,机会何其珍贵。此时,对享受者来说就更应该好好珍惜,争取用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分,千万别因为对加分政策不了解或了解不透,而浪费自己的加分。

加分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教育部规定针对各大高校都适用的加分项目,二是一些省(区、市)针对适用于本地高校的加分政策。这之中,适用于本地高校加分政策对更多考生具有吸引力,但这些政策往往对享受者设置了前提条件,需要考生和家长多仔细研读。

例如,2011年,四川对第一志愿报考四川省地方属农、林院校农、林专业的考生,规定可加10分。短短的一句话,我们如果稍加分析,就会得出考生至少需要达到五个“必须”的条件才可享受到这10分:一是考生必须报考的是农林类院校。而非师范、医学等院校;二是必须把这些院校填报在第一志愿,而非其他顺序的志愿;三是这些院校必须是四川省所属,而非全国各地高校;四是专业必须是农林类专业,而非经济学、英语等专业;五是还必须把这些专业放在第一专业志愿的位置,而非第二、第三专业。

上一篇:坐店等客,死路一条! 下一篇:高职(专科)院校:塔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