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心理四味”助康寿/想得过多 心神疲惫/“善恶有报”有心理学依据

时间:2022-08-17 04:13:20

应对“心理四味”助康寿/想得过多 心神疲惫/“善恶有报”有心理学依据

应对“心理四味”助康寿

文/何益

酸甜苦辣咸,是人们饮食中的调味剂。其实,心理也有“四味”——心酸、甜蜜、苦恼、新鲜,如果善于应对,特别有助于老人的健康长寿。

宽容面对心酸 人生难免会遇到不顺心、不如意及令人心酸的事情,面对心酸的事情,最好采取宽容的态度。宽容当时可能会使人心里更加酸涩,但却是脱离烦恼、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宽容不是逃避,而是豁达与睿智的表现。在宽容别人之时,实际上也宽容了自己,使自己释去了重负。

感恩应对甜蜜 每个人都会有甜蜜的回忆,童年时父母的关爱;少年时伙伴的友爱;青年时情侣的爱恋;中年时事业的成就;老年时晚辈的尊敬……不管得到谁的关爱,都要心存感恩之心,这样会让人感觉更加甜蜜,也有助于这种甜蜜的传递。

及时宣泄苦恼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想对亲人或好友诉诉苦,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这就是宣泄。与此同时,也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解开心中的疙瘩。宣泄过后,心情豁然开朗,会轻松很多。

接受新鲜事物 社会不断发展,新鲜事物不断出现,如果老人从内心排斥新鲜事物,就会增加许多烦恼。当你接受、尝试新的活动,接受新的挑战的时候,你会发现多了一个新的生活层面。学习新的技术、掌握新的方法,都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满足。

总之,善于应对“四味”,做到心理保护上的自立、自觉,就能保持较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远离躯体疾病的困扰,远离心理疾病的烦恼。

想得过多 心神疲惫

文/曹梦齐

小区的老李最近总是愁眉不展,每天早上晨练也无精打采的,一问才得知,老李的儿子和儿媳妇闹别扭,他知道后心里就不由得发堵。老年人为子女操心不可避免,但如果大事小事都要放在心上,这就有违养生之道了。中医提出:“多思则神怠,多念则神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丧,多怒则百脉不定,多恶则憔煎无欢神。”

“多思则神怠”是说,想得过多,人的心神就会疲惫;“多念则神散”,是指心中想法过多,人的神明就会散失,所以,做人做事都要纯粹一些,单纯一些;“多欲则损志”,指人欲望太多,会损耗肾精;“多事则形疲”是说,如果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操心的话,人的形体就会受到损害;“多语则气丧”,意思是话说得太多,会使人的气机混乱;“多怒则百脉不定”指经常发怒,气血充涌,气脉容易混乱;“多恶则憔煎无欢神”,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讨厌,容易导致情致抑郁。

古代养生学家嵇康也指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喜怒不除、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虑转发。”“神虑转发”就是指人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考虑的问题太多,活得不自在。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还是请老年朋友们该省心时就省心吧!

“善恶有报”有心理学依据

文/周菌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于一个人的心里。它是一个人的良心、是一个人人格的组成部分,“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就是这个道理。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如果心怀善意,那么必将多有善行,这类人往往家庭和睦、事业顺利、人际关系和谐,他也必定很少与人发生冲突和矛盾,很少碰到不顺心的事,即使碰上不顺心的事,也会比较容易得到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即心理学上所说的社会支持,因此他的心理也会经常处在一个平和、安宁的状态。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一个常有善行的人,由于做了善事,往往会有一种价值感、成就感,即“我是有用的,社会是需要我的,他人是需要我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心身合一”,这一理论已经得到了证实,即心理和身体是相互影响的。保持心态的平和会有利于多种心身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高血压、冠心病就是一类典型的心身疾病。一个经常处在紧张焦虑状态的人,他的心血管系统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

上一篇:“NEED”原则与模范早餐 下一篇:浅解三字经(之二十八)/边走边看——广西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