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循环发展中干部考核机制建设探讨

时间:2022-08-17 03:42:50

安康循环发展中干部考核机制建设探讨

摘 要: “十二五”时期,陕西提出了“陕南循环发展”的战略要求,安康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把建设“美好安康”作为发展目标,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陕南循环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循环发展和建设美好安康需要有科学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其中干部考核机制建设是基础。要把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与安康循环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循环发展。

关键词: 机制建设; 循环发展; 干部考核; 机制

中图分类号: E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3-0031-04

Discuss about Constructing the Cadre Assessment Mechanism in Circular Development of Ankang

WU Shi-liang

(The Ankang Municipal Party School of C.P.C, Ankang 725000,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e government of Shaanxi Provence has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requirements. Ankang municipal committee and its government has set it as a goal,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building glorious city , which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target of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realizing the circular development of south part of Shaanxi. Scientific system is a guarantee of circular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glorious city , based on carder assessment system . Build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evaluation of the cadres;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ircular development ,in the meanwhile, combine the cadres evaluation system and circular development of south part of Shaanxi together,

Key words: system build; cycle of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the cadres; system

“十二五”时期,陕西提出“陕南循环发展”的战略要求,安康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把建设“美好安康”作为发展目标。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美好安康”建设,包括建设生态安康、富裕安康、法治安康、人文安康和和谐安康五个方面的内容。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陕南循环发展”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它标志着安康市委市政府正在探索一条统筹城乡、循环发展、绿色富民、人文强市的科学发展道路。“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党政干部是建设美好安康的骨干力量,是循环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与安康循环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选人用人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循环发展。在干部考核机制建设内容上须做到“五个注重”:

一、注重循环发展中干部的“观念转变”

要把循环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美好安康、人文安康、和谐安康的价值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贯穿于县(区)、镇(办)、部门、单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干部创造政绩的实践中。美好安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富裕安康”,各级领导干部推动循环发展的指导思想就要转变,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拉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上转变;要从资源一次性、单一性利用为主向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上转变;要从区域经济同构化向“一县一业、强村大户、集约经营、龙头牵引”的发展模式上转变;要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向产业循环、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农民进城、城镇建设“五位一体”发展转变。[1]美好安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安康”,那么,经济发展目标就要向持续协调循环转变:要由掠夺性利用资源向节能减排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要由拼资源换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转变;要由“人类中心主义”向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发展转变;要由单纯向自然索取向既发展经济又投入自然、发展自然转变;要由外延粗放利用资源向内涵集约利用转变;要由偏重资源的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转变;要由单纯资源管理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转变;要由高耗能的消费向绿色适度低碳的消费模式转变。美好安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法治安康”、“和谐安康”,那么,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不断满足群众需要,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要注重社会矛盾的源头化解,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是在循环发展的政策和决策出台前,发扬民主,征求有关专家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减少和预防随意性;要畅通民意表达,形成畅通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和健全的社会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其利益要求,[2]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二是拓宽民意表达途径,为群众的诉求提供畅通、便利的渠道。实践证明,只有变“堵”为“疏”,认真倾听群众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解决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才能理顺群众的情绪,化解群众的怨气,从而增强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2]要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建立资源下沉、重心下移的便民服务体系,推动街道、社区、镇(办)干部在基层一线办公,为基层群众服务。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管理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各种社会事务和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不断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要建立一套反映灵敏、指挥得力、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处置机制。[2]要大力推进“平安安康”建设,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稳定。

上一篇:论参与权在社区中实现的路径 下一篇:社会审美教育与国家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