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大高速小沟岭至抚松段互通立交设计

时间:2022-08-17 03:08:12

鹤大高速小沟岭至抚松段互通立交设计

摘要: 本文针对鹤大高速小沟岭至抚松段的互通立交设计,结合可研报告、服务水平、转向交通量等一系列因素,分析阐述了互通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变速车道;收费岛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鹤大高速公路(G11)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一纵,同时也是《吉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五纵、五横、三环、四联络”中的一纵,小沟岭至抚松段高速公路为鹤大高速吉林省境内一段,该段路线起于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交界的小沟岭,与鹤大高速黑龙江省宁安至复兴段相接,路线经雁鸣湖镇、官地镇、敦化市、红石乡、贤儒镇、江源镇、大蒲柴河镇、沿江乡、砬子河、北岗镇、万良镇、抚松县,与正在建设的鹤大高速与营松高速共用段在榆树川相接,路线全长232.264km。该段路线较长,经过城市乡镇比较多,需要设置一些互通立交满足高速公路的使用要求。本文对鹤大高速小沟岭至抚松段互通立交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1、互通式立交设计原则

1、根据沿线立交的布置情况,结合路网现状和远期规划,合理确定互通立交型式,满通流需求,统一考虑区间的交通组织与转换。适应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城镇规划、交通条件及自然条件,同时考虑一定的超前性,使本项工程的交通功能完善,投资和运营效益高,并成为当地干线路网中的一个有机部分。

2、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注重互通立交造型,线型尽量流畅,注重平、纵面方案设计,使之线型流畅、简捷,造型美观、大方。对于枢纽互通布局时考虑其型式、布局的美观性,尽量避免匝道间的过多缠绕,以使交通路线清晰。

3、互通的布置应尽量避免对地方道路的干扰和改建,合理选择互通式立交被交叉道路交叉方式,减少拆迁和占地,特别是避免占用已规划的各种用地。

4、充分研究周围环境特点,减少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着重做好立交区的景观与绿化工程设计以及排水系统设计。包括通过放缓路基边坡、地形整治等措施,打造形成人工湿地景观,并通过自然散植等绿化,使互通区景观效果更贴近自然。

5、合理采用技术指标,确保行车安全,既要满通功能要求,同时要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和工程造价。

6、根据互通转向交通量、地形地物等条件,做好各互通式立交的方案设计及比选。

2、匝道设计交通量及通行能力

1、匝道设计交通量:

匝道设计交通量以设计服务年限(2033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为基础,折算为设计小时交通量,按式DDHV(单向)=AADT(双向)×K×D计算,式中K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双向)与AADT的比值,取K=0.0729;D为方向不均衡系数,取0.52。

2、匝道设计通行能力:

匝道设计通行能力取决于匝道本身、匝道楔形端处及匝道与被交叉道路处的交叉方式。匝道本身的通行能力:单车道匝道最小为1400辆/小时(标准小客车);互通立交接被交路均采用渠化平面交叉,由分隔岛、导流岛来指定各向车流行径。

3、互通变速车道

本项目互通变速车道长度应按运行速度来确定,根据主线运行速度计算结果,互通变速车道长度均按照主线设计车速100km/h选取。变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和平行式两种,单向单车道及单车道出入口的单向双车道匝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长度不小于125m,渐变段长90m;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长度不小于200m,渐变段80m。

4、收费站车道数及收费岛布置

1、收费车道数

互通收费站车道数按交通量、平均服务时间和水平确定,交通量以设计服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为基础,折算为设计小时交通量,按式DDHV(单向)=AADT(双向)×K×D计算;服务时间按入口为8秒,出口为18秒;服务水平按等待车辆数1辆计算。按通车后15年平均预测日交通量计算收费岛、收费广场及收费车道。按通车后20年平均预测日交通量计算收费广场用地、站房区用地及相关土方工程。

2、收费岛布置

每处单喇叭互通设置收费站一处。收费岛设计考虑计重收费、电子不停车收费及冬季取暖的需要,收费岛宽度统一采用2.4m,中岛两侧1入1出车道为不停车收费(ETC)车道,宽度采用3.5m,其余中间收费车道宽采用3.2m,两外侧收费车道宽度采用4.0m;入口及出口收费岛长为40m,中岛长为60m。

5、其他

1、匝道设计线:单向单车道设计线位置为行车道中心线;单车道出入口的单向双车道匝道设计线位置为右侧行车道中心线;对向分隔式匝道以中央分隔带中心线作为匝道设计线位置。

2、纵断面线形控制纵坡在4%以下,一般采用值小于等于3.5%。

3、匝道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收费广场范围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4、从行车舒适性、结构耐久性、桥梁美观及降低桥梁高度等方面考虑,互通立交跨线桥及匝道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结构。

根据可研报告,本项目设置12处互通立交,见表1

表1 互通立交设置一览表

考虑贤儒互通与大蒲柴河互通距离较远,中间设置U形转弯一处。考虑到沿江互通和露水河互通间距超过30km,拟利用砬子河停车区(K698+540)与U型转弯合并设置,见表2。

表2 U形转弯设置一览表

结束语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关系到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对区域路网影响比较大,必须要考虑周全,合理设计,使之更好地发挥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作者简历:解来江、男、土木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互通立交设计工作

上一篇:浅析高层住宅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监理要点和措施 下一篇:大跨连续刚构桥实心墩与空心墩稳定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