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时间:2022-08-17 02:29:07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可以把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以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关键词:思维能力;自主探究;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训练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要借助于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的训练。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要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如果可以把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就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具体的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中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首先,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尽情、合理地去想,使他们的思维超越书本。

其次,让学生把自己看到想到的大胆画下来。这样可以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可以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例如,讲解《画风》一课,可以设计让学生把“风”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画”出来,还可以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这样,可以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学生探究怎样画的过程,就可以使学生明白:风是不能直接画出来的。

最后,通过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应该给孩子们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二、要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必须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学生们大都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还善于大胆幻想。同时,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还需借助于直觉思维和灵感的锻炼。

首先,教师要放弃权威的角色,改变我写你抄、我讲你听的师生行为,不应对学生求全责备,不再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容许学生有不同表现。

其次,要通过创设具有创造能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灵活和变通,要给学生自己选择的空间,留一些余地和空白给学生,引导学生有选择地使用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

三、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以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可以从课题发问,也可以从关键语句发问。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要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引导他们通过质疑拓展思维。

其次,要通过造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要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拓展他们的思路,用相同的词语造出不同感性色彩、不同结构的句子。这样,他们就会学会多样思维,把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最后,在课堂上,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提问,也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要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而新的想法。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时,要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去看、去说、去做,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既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又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苏立康.小学学科教学论(语文).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东关小学)

上一篇: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下一篇:对“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一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