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时间:2022-08-17 02:10:44

浅析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位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学生;一位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而课程的实施、开发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与重中之重,自然离不开校长的领导才能和聪明才干。因此,课程的领导力是校长的首要能力。

课程的意识力与执行力

作为校长,首先要有清晰的、强烈的课程意识,可以说校长的课程意识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校长应该对课程有系统的思考、整体的把握,既关注学校课程目标、课程推进策略的制定,也重视课程推进机制以及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课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要做到这一点,校长首先要学习与掌握好关于课程的一般知识,包括课程概念、课程观、课程流派、课程开发、课程评价与管理的相关知识等。其次是对课程的理解。具体表现在对国家课程的忠实执行,以及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最后是对课程的引领。校长不仅自己要有课程意识,还要引领全校教师也要有课程意识。校长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如组织培训、学习、考查等,在全校教师中营造良好的课程氛围,引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实施与建设中。另外,校长的课程意识构建,还要与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相结合。

在课程的执行力方面,学校根据《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保证阳光体育1小时。每天上午大课间活动半小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天安排10个不同的活动项目,每班每周活动两个项目,轮流进行。结合学校校本特点和办学特色,学校又增加了“传统游戏”,如滚铁环、跳皮筋、丢沙包、挑花线、跳房子等,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活动质量。严格按课程计划设置非考试科目课程:体育与健康课一年级、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年级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音乐、美术每周2课时;综合实践三年级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综合、劳动、信息技术);科学三年级至六年级每周2课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每周2课时。对非考试科目的管理,注重过程的监管,艺术、科学、信息技术等课均进专用教室上课,各专用教室轮流使用情况表上墙。每天有学校行政人员巡课,每周有校级领导值周,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如遇上教师外出听课、请假等情况,由教师自行调课,学校教导处备案,确保开齐上足。

课程的推行力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活化推进过程中,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身先士卒站在课程推行前列,做到:一是要利用一切人力、财力和各种资源保证课程的推行。二是要精心组织,带领学校团队井然有序、扎实有效地推行。三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推行中的主力军作用,校长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引领教师开发和实施好校本课程。四是走进课堂,校长只有经常走进课堂,了解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把握全校教师的教学状况,才能对课程领导有真正的发言权。为了推行课程,学校建立了校长巡课制度和听课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课程领导机构;同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的校本课程编委会。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上配齐了专职教师,在多项活动课程上也分别配备了辅导教师。

课程的开发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的同时,还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了学校一定的课程管理权限。作为校长,要十分珍惜和充分利用这个权利,抓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精心种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这块“责任田”的同时,还要开掘和种好校本课程这块“自留地”。以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和师生、学校的需要为出发点,本着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益、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有益于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原则,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地方的文化资源。开发出符合校情、彰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重点是拓展性的特色选修课程和活动性的实践课程、探究课程和创新课程。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由于地处松陵城区北部城乡结合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学校自身的快速发展,前来择校的外来务工子女人数逐年增多,目前已经超过70%。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基础的不同,给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这一校情,学校积极探索“融和教育”办学特色,开发与利用多元文化带来的丰富课程资源,建设以此为内涵的校本课程——“家”系列校本课程,形成了“我的出生之家——老家”“我的成长之家——学校”“我的发展之家——吴江”三套校本课程。在活动课程建设上,学校组建了“家”系列校本社团。这是一个个重新组合的“家”,孩子们在这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共同成长。目前已经实施了民间舞蹈、传统游戏、南腔北调等3项活动课程。

总之,校长是课程开发的组织者、课程改革的领跑者、教育实践的引领者。校长要成功实施课程领导,就必须把自己定位于与时俱进的实践者、研究者、学习者,善于学习,大胆实践,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升和证明自己的课程领导能力,在课程引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校长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

上一篇:营造书香校园,润泽智慧人生 下一篇:儿童诗中“意境”的开发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