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走对中老年超重、肥胖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时间:2022-08-17 01:55:17

健步走对中老年超重、肥胖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健步走对超重、肥胖中老年人血清脂联素(ADPN)及相关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等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92名中老年(50-65岁)单纯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人)和对照组(22人),实验组根据BMI分为肥胖组(BMI≥25)和超重组(23≤BMI﹤25)。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功能能力(F.C.)并推算靶心率。肥胖组和超重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处方(健步走)干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与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BMI和体脂%。结果:组内实验前后比较,肥胖组BMI、体重、体脂%和血清ADPN水平均显著性下降(P

关键词:肥胖;超重;健步走;血清脂联素;体脂%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1-0073-04

近年的研究表明,具有分泌功能的脂肪组织,在代谢状态改变及受外来刺激时可通过产生众多细胞因子影响人体物质代谢。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激素,是目前唯一发现的、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脂源性细胞因子,对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具有关键作用[1]。虽然ADPN由脂肪细胞分泌,但肥胖者其血清水平却低于正常体重者。有氧运动是改善肥胖患者体成分并降低心血管发病率的重要康复手段,健步走是介于散步和慢跑之间的适宜中老年人的有氧运动项目[2]。有氧运动在改善肥胖患者体成分的同时是否对ADPN产生影响,目前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三个月健步走运动对中老年肥胖、超重人群血清ADPN水平及体脂%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1期2014年2月 李晓霞,等健步走对中老年超重、肥胖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No.1 20141.1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初选 92名超重、肥胖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70,14男,56女)和对照组(n=22,6男,16女),实验组根据BMI再分为肥胖组(BMI≥25)和超重组(23≤BMI﹤25)。且符合以下标准:①血压≤140/90 mmHg及以下;②无代谢紊乱及严重心肺功能损伤;③北方汉族单纯性肥胖中老年人(年龄范围50~65岁)且无亲缘关系;④自愿按照制订的运动处方参加 12 周的健身锻炼。实验组按照运动处方进行 12周健步走运动,对照组维持原有生活方式,受试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男女各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表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M±SD)

参数1实验总体1实验组总体1超重组1肥胖组1对照组人数(n)192170113157122年龄(year)157.42±5.30155.55±5.48157.03±5.19157.66±5.58157.63±4.90身高(m)11.56±0.6211.56±0.5611.57±0.2611.56±0.5911.57±0.77体重(kg)167.81±8.20167.91±8.24159.15±2.6169.91±7.76167.16±7.68

1.2标本采集所有受试者于实验前(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体格检查。首先测量身高、体重、体成分,坐位休息5 min后经肘正中静脉采血5 ml,静置1小时后,以3000 rpm离心15 min,分离血清,-80℃低温冰箱冻存待测血清ADPN。在试验结束后两天,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上述指标的测定和血液提取。要求受试者在取血前一天禁烟酒,并停止任何形式的运动锻炼,清淡饮食,取血当天不服用任何药物。

1.3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功能能力(F.C.)利用电动跑台进行症状限制性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整个过程在心电监护以及两名急诊医生陪同下进行。以METs(梅脱值)来监控运动强度,用跑台的坡度和速度计算METs值。起始负荷为0%(坡度)、1.5 km/h(速度),每min坡度递增1%、速度递增0.3 km/h。当受试者在心率、血压、心电图、呼吸、主观感觉、客观表现等任一方面出现异常或者受试者主动要求停止实验时,即终止实验,此时的METs值即为受试者的F.C.。

1.4运动处方运动总时间为12周,运动方式为健步走,每次运动时间为60 min,每周5次,用40%~65%F.C.对应的心率作为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每次的运动程序依次为热身、健步走和整理活动。整个运动过程中对心率实时监控(Polar A3,芬兰),以控制在靶心率范围内。热身:大肌肉群的拉伸练习和慢跑,共5~10 min,热身后心率(HR)达到或接近50% F.C.。整理活动:进行主要肌肉群的拉伸练习,每个动作重复15~20次,1~2组,总时间为5~10 min。

1.5人体形态指标测定依国民体质监测要求[3],测量身高、体重,身高(SGJ-II 电子身高体重计);身体质量指数(BMI)由公式 BMI=体重(kg)/身高2(m2),计算按测试要求获得,测试人员均是专业技术人员。

1.6血清ADPN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ADPN,试剂盒购自美国ADI研究所,测试仪器为美国产RT600酶标仪,检测灵敏度最小可达0.01 mg/L。实验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设置双管测定,取均值。

1.7体成分测定美国GE公司产双能X光射线吸收测定仪(dual energe X-ray absorptometry,DXA)测定身体成分。测定时要求研究对象在空腹、排空大小便后进行测试,测试前无剧烈活动,测试中只着单衣裤。

1.8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测试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组内实验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定为P

2结果

如表2所示,组内实验前后比较,肥胖组BMI、体重、体脂%和血清ADPN水平均显著性下降(P

3讨论

AD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蛋白,具有调节能量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4]。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DPN在健康机体血清中含量丰富, 但在冠心病、肥胖、2型糖尿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中,血清ADPN水平下降,且其下降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5-6]。ADPN与肥胖/超重的关系密切,已发现在肥胖的白人、日本人、印第安人及中国人中血清ADPN浓度均下降,且与BMI和体脂呈负相关[7],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即体脂%与血清ADPN水平呈负相关)。脂联素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种在脂肪容量增大时分泌反而减少的白色脂肪组织蛋白产物。

运动康复疗法在预防、治疗肥胖中的作用已取得了共识,即运动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本研究同样发现,3个月健步走运动处方使肥胖组BMI和体脂%均下降,而对照组则均无显著性变化;超重组虽然BMI下降,但体脂%却无显著性变化,可能与基础体脂%较肥胖组低以及运动处方持续时间较短有关。有氧运动对肥胖/超重患者血清ADPN的影响报道不一[8]。Hojbjerre等[9]报道,超重人群和体重正常者进行一次急性运动可增加循环ADPN浓度;Ryan等[10]以绝经后肥胖女性为研究对象,利用中等强度运动作为干预手段6个月后,发现受试者体重、BMI、腰围、臀围、体脂%显著下降,而空腹血清ADPN浓度则无变化。Zeng等[11-12]的研究发现,一次急性运动未能增加血清ADPN水平,而中等强度运动2周后,脂肪组织ADPN转录(mRNA)水平显著增加,且ADPN mRNA水平增加与运动时间显著正相关,由此认为不少于2周的长期运动训练可能增加血清ADPN水平。因此,目前运动干预对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影响的研究报道尚未取得一致的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取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有关。本研究以BMI将受试者分为肥胖组和超重组,发现12周健步走运动后,肥胖组血清ADPN含量显著下降而超重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变化,提示本运动处方对于肥胖患者血清ADPN具有显著影响,而对超重患者则影响甚微,对于后者可能需要更长的干预时间才能观察到血清ADPN的显著变化。前人的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以及测试方法可影响血清ADPN的变化。本研究利用高敏ELISA测定法检测血清ADPN含量,所有样品在相同条件下(冻存、测量时间、环境、试剂和操作等)测定,且每个样品测两次,重测变异系数(CV)为3.59%,重测信度(R)为98.6%,因此可以认为血清血清ADPN的差异不是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造成的。

健步走运动上调肥胖患者血清ADPN含量具有潜在的生物学意义。一方面,ADPN经蛋白酶水解产生的gAcrp30可通过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使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失活,进而促进脂肪酸氧化代谢[13],使肥胖患者的肥胖程度和血脂水平均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升高的ADPN可使血糖下降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强[14],从而改善肥胖患者同时并存的胰岛素抵抗;最后,ADPN通过在损伤血管处积聚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内粘附分子的基因表达以及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内皮炎症反应和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定向迁移,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15],因此降低了肥胖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4结论

4.13个月的健步走运动未能使超重组体脂%和血清ADPN出现显著变化。

4.2体脂%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存在负相关。

4.3健步走是中老年肥胖人群提高血清ADPN水平、降低体脂%的有效健身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晓霞, 孙新昱, 张波. 人类脂联素与PPARγ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与运动的关联性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7,23(6):64-67.

[2]李晓霞, 姜明, 闻勇, 等. 健步走对中老年肥胖人群血脂的影响及与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28(6):52-58.

[3]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2002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第1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3-36.

[4]谢春燕, 李强翔. 脂联素在肥胖、胰岛素抵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31(11):2141-2142.

[5]An W, Bai Y, Deng SX, et al. Adiponect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adenoma: a meta-analysis[J]. Eur J Cancer Prev, 2012,21(2):126-133.

[6]Li S, Shin HJ, Ding EL, et al. Adiponectin levels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AMA, 2009,302(2):179-188.

[7]Sepilian V, Nagamani M. Adiponectin levels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severe insulin resistance[J]. J Soc Gynecol Investig, 2005,12(2):129-134.

[8]Bouassida A, Chamari K, Zaouali M, et al. Review on leptin and adiponectin responses and adaptations to acute and chronic exercise[J]. Br J Sports Med, 2010,44(9):620-630.

[9]Hojbjerre L, Rosenzweig M, Dela F, et al. Acute exercise increases adipose tissue interstitial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 in healthy overweight and lean subjects[J]. Eur J Endocrinol, 2007,157(5):613-623.

[10]Ryan AS, Nicklas BJ, Berman DM, et al. Adiponectin levels do not change with moderate dietary induced weight loss and exercise in obese postmenopausal women[J].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3,27(9):1066-1071.

[11]Zeng Q, Isobe K, Fu L, 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on adiponectin and adiponectin receptor levels in rats[J]. Life Sci, 2007,80(5):454-459.

[12]Zeng Q, Fu L, Takekoshi K, et al. Effects of short-term exercise on adiponectin and adiponectin receptor levels in rats[J]. J Atheroscler Thromb, 2007,14(5):261-265.

[13]Xu A, Vanhoutte PM. Adiponectin and 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12,302(6):H1231-1240.

[14]Smith MM, Minson CT. Obesity and adipokines: effects on sympathetic overactivity[J]. J Physiol, 2012,590(Pt 8):1787-1801.

[15]Hasan-Ali H, Abd ENA, Hamed HB, et al. Serum adiponectin and leptin as predictors of the presence and degree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 Coron Artery Dis, 2011,22(4):264-269.第30卷第1期12014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Vol.30 No.11February 2014

上一篇:第30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林丹和李宗伟技战... 下一篇:非遗视野下山东传统武术文化特征与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