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7 01:23:15

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中物理 自主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物理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这需要从当代先进教育理论中去找答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替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能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它认为的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科学教育的必然结论。

二、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哪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加相关的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

2、提升课程的吸引力

教师上课的内容若是枯燥无味,学生也会感觉到疲惫、无趣。而现今高中生的认识更加全面,不再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年龄。加之社会各领域对在校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网络的迅速发展与高度应用,高中生的见识、知识架构在不断提高。他们有着自己的判断与喜好。作为教师,在适应现有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与社会现实同步的知识,并且在授课环节中增强知识的实用性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并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不只是学到一大堆的理论知识就仅仅是为了考个大学。也就是说需要我们的教师尽可能的将知识与实际进行结合,由此提高课程本身的意义。

3、创设自学环境,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

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还蒂固根深。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4、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在《新课标》中指出,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像科学工作者那样作研究,在此过程中,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的轨道中来,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如下工作: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适当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对于学生所提出的意义不大的问题或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不要简单的否定,应该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指出其中正确合理的成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和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从新《课程标准》中选择,同时,也应该结合本地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一些探究活动。探究的课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物理科学的探究兴趣的目的。另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应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必要时,在容易出现困难的地方给予提示,使学生保持不断探究的信心。

3)、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物理课的大多数科学探究都不宜以个人为单位而应该分组进行,每组 2~3人,组内分工要明确。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使每个学生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方法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