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08-17 01:22:00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可行性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可行性

面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诸多思想与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十分必要的,虽然在理论上,可以从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入手把两者结合起来,但是能否把融合的设想变成可以操作的现实,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现状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就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而言,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思想与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以及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思想政治问题所站的比例比较小,大量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以及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属于日常生活层面、经济层面和心理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没有思想意识政治领域问题那样严肃, 却是困扰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方面。而且,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与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以及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可能脱离心理而独自进行,反之亦然。

从大学生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来看,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是两个极为重要的素质,而且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广义的心理层面的问题包含了思想政治问题,通常情况下,人们提到的思想认识问题即是指人的认知观念。当人们提到的思想认识问题时多数都理解为思想政治问题,当人们提到的认知观念问题时多数都理解为心理健康问题。其实,思想认识问题与人的认知观念只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心理问题的解决为切入点,处理好心理层面的问题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层面问题。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从它的组成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但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一种基础与发展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造就符合社会标准人才的强有力的手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人的思想政治层面的问题,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同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形成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主要包括辅导员、主管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书记以及承担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主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为背景的心理学教师,主要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而大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无论是思想品德问题还是心理健康问题都不是单一的,大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往往与心理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思想问题或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在现实中,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主要表现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辅导员以及主管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书记,大多数都没有经过思想政治与心理学专业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全依靠经验,没有理论支撑的工作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缺少与实际的联系,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多半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缺乏感染力,实际效果不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因缺少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因而造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严重脱节,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因此,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如何的基础与保证。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整合的可行性

2.1 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相结合提供了依据

2004年8月,在国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在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校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在2006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专职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等相关职务,并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根据上述政策规定,专职辅导员可以承担相应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相结合制度依据。

2.2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并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整合提供了可能

辅导员既是一种专业,也是一种职业,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并重建设是未来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一线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一直存在着诸如数量不足、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待遇不高以及队伍不稳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瓶颈。如何突破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瓶颈问题是改革的关键。因此,在最近的几年,国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改善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政策,这对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整合以后,必然会有相当一批专业教师转到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上来,这不仅解决了一线专职辅导员数量上的不足的问题,也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整合是高校未来改革的必然选择。

2.3 提升工作人员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相结合的重要保证

整合后的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业务培训,以提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能力。对于原有的一线专职辅导员,着重解决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使其真正具有高校教师、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的从业资格和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对从专业教师岗位转到辅导员岗位的教师,要加紧对其进行辅导员岗前培训,以便掌握相关专业理论与技能,学校在教师具备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条件后方能聘任。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合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周围.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6):200-205.

[2]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何以能够从事心理咨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0):11-14.

作者简介:

王景龙(1966.02-),男,辽宁丹东人,本科学历,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辅导员,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上一篇:电气技术在建筑中的设计应用 下一篇: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