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转运系统对救治危重新生儿的实践分析

时间:2022-08-17 12:05:37

新生儿转运系统对救治危重新生儿的实践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099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转运网络迅速开展的4年时间里,本中心共成功转运危重新生儿29 122人,无1次转运中死亡,占同期NICU住院人数的35.6%。从转运来的新生儿原发疾病来看,新生儿肺炎754例;早产儿530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75例,超低出生体重儿23例,双胎早产儿55对,其中发生肺透明膜病25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06例,出生窒息256例,重度黄疸111例,消化道出血9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79例,重症湿肺79例,败血症79例,抽搐待查79例,先天性心脏病64例,有病态的巨大儿50例,气胸47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7例,肺出血41例,颅内出血35例,低血糖35例,足月小样儿32例,先天畸形32例,化脓性脑膜炎17例,其他149例,其中部分病例为外科疾病如肠梗阻、膈疝、消化道穿孔、消化道畸形等,收入儿外科进行治疗。所有患儿转运途中均由主治医师和护士密切监护,其中129例转运前进行气管插管,4例转运途中现场进行气管插管。从转诊人数看则逐年增多,2006转诊287例,2007年转诊768例,2008年转诊843例,2009年转诊995例。

转运经验

基层医院非常需要上级医院的业务技术指导[1]:为了早发现、早治疗危重新生儿,必须让基层医院的医生护士首先得到培训。为此本中心注重对网络医院技术指导,已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举行危重新生儿疾病的知识培训班,并接收转运网络内医务人员来我中心参观、进修,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大力普及新法复苏:选派一线有经验的NICU医师为其进行技术培训,主要内容为“新生儿窒息复苏”,集中培训了心肺复苏术、气官插管术等,并提倡儿科医师进产房,要求有条件的基层医院适时进行气管插管,并加强对复苏儿的监测。

基层医院应重视早产儿管理技术:早产儿出生前预计需转运时,应提前通知,争取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参与复苏抢救,必要时可同时派有经验的产科医师同行。

提倡宫内转运[2]:如条件允许,预计此类患儿,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可能时,应将孕妇转至具备NICU的上级医院诊治分娩。

基层医院应重视辅助检查:重度黄疸患儿占转运危重新生儿的一部分,多数病因为溶血病,入院时已存在胆红素脑病,预后不良。如果基层医院能够进行并重视Rh、ABO血型和溶血方面检查,这部分患儿的病情是可以早期控制的。另外部分患儿患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气胸、膈疝等,及时行胸片检查能够明确诊断,但基层医院缺乏设备或未能进行该检查,延误了病情。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大部分县级和部分乡级医院已逐步意识到了有关检查的重要性。

讨 论

新生儿转运进行了10年,本中心逐渐完善了急救转运设备和转运制度,针对新生儿转运疾病特点,制定了急救工作方案,对急救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参与转运人员还不断强化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加强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和医患沟通知识的学习,为入院后诊疗工作打好基础。

我国农村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而重症抢救机构又都设在中心城市,因此开展新生儿转运,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NETS,必定会有效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我国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已逐渐推广到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中心医疗机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NETS,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NETS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3],有待完善和加强。进行NETS建设,推广临床实践的经验,逐步提高急救水平,尚需努力。

参考文献

1 罗孝华,李兵飞,谢鸿翔.新生儿转运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2008,23:101.

2 余章斌,蒋犁,乔立兴,等.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建立的意义.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6:336-337.

3 A C Fenton,A Lesile.who should staff neonatal transport teams?Early Human Development,2009,85:487-490.

上一篇: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8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合并妊娠应用胰岛素的治疗与观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