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养生四大要领

时间:2022-08-16 11:04:13

现代养生四大要领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生活方式。目前人类四大死因中,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已经上升为首位,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从全球看,因生活方式死亡发达国家已达70%~80%,发展中国家为40%~50%。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癌症……这些现代文明病,无不与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有关。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维护自身健康首当其冲的任务和迫在眉睫的行动,也是人们抵御疾病最有力的武器和通向长寿的必由之路。

关于生活方式与寿命的关系,古人早有所言。《黄帝内经》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并且还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结合现代生活实际,归纳起来,养生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心理在于平衡

养生必先养心。心理平衡是自我保健最主要的措施,也是打开健康殿堂大门的金钥匙。

心理健康有四大要素、七条标准。

四大要素:一是内心始终处于比较平衡与满足的状态;二是保持积极、乐观和愉快的情绪;三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正确对待外界的变化;四是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七条标准:(1)智力正常;(2)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3)具有较强的意志和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主动地适应并改善现实环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保持心理平衡十大要诀:(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2)及时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3)偶然也要屈服;(4)暂时予以回避;(5)找人倾诉;(6)为别人做点事;(7)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8)不要处处与人竞争;(9)对人表示善意;(10)多进行娱乐。

【养生箴言】笑口常开,青春常在,遇事不恼,长生不老。千保健,万锻炼,乐观方才是关键。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膳食在于合理

所谓合理,其实是要做到营养三大平衡。

一是各种营养素摄入要平衡。对于各种营养物质,人体都有一个适宜的生理需要量,少了不行,但也并非多多益善。譬如,膳食中三大产热营养素的热能构成比一般为:蛋白质10%~15%,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55%~60%。此外,一日三餐要合理分配,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配分别占总能量的25%~30%、30~40%、30~40%为宜。

二是营养素之间的搭配要平衡。由于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营养素,所以食物必须多样,借以取长补短。其中包括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主食与副食、细粮与粗粮、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呈酸性食物与呈碱性食物、钙与磷、蔬菜与水果之间的合理搭配,等等。

三是营养的摄入和消耗要平衡。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在体内,增加体重,久之则可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可因能量不足而导致消瘦。因此,必须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才能维持和控制体重。

民以食为天,怎样安排三餐饮食?根据中国人的膳食特点,一般来讲,每人每天应吃250~400克的谷类,300~500克蔬菜,200~400克水果,125~225克鱼、禽、肉、蛋(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50~75克,蛋类25~50克),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类和奶制品,相当于干豆30~50克的大豆及制品,以及不超过25~30克的油脂类和不超过6克的食盐。

【养生箴言】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大夫不找。饮食秘诀在平衡,调配合理寿自增。

生命在于运动

科学的运动锻炼要做到:

因人而宜 体育锻炼的项目多种多样,每个人锻炼的目的各不相同,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尤其要根据人体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种不同状态来选择。

循序渐进 欲速则不达。进行锻炼时,应按时间顺序制订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合理安排,运动量由小到大,掌握好锻炼的节奏和进度,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量力而行 人的个体差异很大,锻炼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可超负荷运动,并加强自我监测。在运动中若突然觉得疲乏不堪、胸部疼痛、胸闷憋气、头晕眼花或心律反常,应立即停止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持之以恒 体育锻炼贵在坚持,锻炼身体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达不到健身效果,反而对身体不利。

运动时应选择有氧运动,即能促进机体大量摄取氧气的运动,包括步行、慢跑、健身操、游泳、骑自行车等。步行被誉为“最好的运动”,分为慢速散步(一般为每小时3~4千米,每分钟60~90步)和快速步行(一般每小时达5千米以上,每分钟90~120步)两大类。慢跑是在全世界拥有最多爱好者的有氧运动,和步行一起被誉为“心脏健康之路”,慢跑时吸进体内的氧气比平坐时要多8~12倍,肺通气量约增10倍。

【养生箴言】返老还童求灵丹,不如早起跑三圈。不信神,不信鬼,全靠人的胳膊腿。锻炼没有巧,持久见成效.

睡眠在于充足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不仅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最好的休息方式,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能够保护脑力,使精神充沛,精力旺盛,同时还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理想的睡眠时间为每天7~8小时)。

睡眠是一种带有季节变化的节律性生理活动。睡眠的时间,就年龄而言,年龄越小,需要睡眠的时间越长。就季节而言,夏天昼长夜短,气候炎热,夜晚睡眠时间短,应当补充以午睡,并以1小时左右为宜。此外,睡眠的时间还与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有关,病人、孕妇和上夜班的工人以及重体力劳动者均应相应延长睡眠时间。

医学研究表明,睡眠的时间、环境、质量、姿势与长寿密切相关。睡眠的好坏并不全在于量(时间),还在于“质”,即睡眠的深度,睡得深、睡得实,才能睡得香。高质量的睡眠,即入睡快、睡眠深、无起夜、起床快、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等,是健康长寿的可靠保证。睡眠时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和震动,室温宜维持在18~20℃,头宜卧东面西,身体宜右侧卧,枕头高度以8~15厘米为宜,且应保证卧具的合理和卫生。

【养生箴言】睡眠足够,遐龄长寿。一夜没睡觉,十夜补不足。午后睡一睡,活到一百岁。

为运动强度“把脉”

低强度运动的脉搏为100次/分钟以内,中等强度为130~150次/分钟,高强度则为150次/分钟以上。一般推荐中低强度的运动。通常低强度运动后的脉搏,应在运动后5~10分钟恢复正常,中等强度为20~30分钟,高强度则为30~60分钟。心率130,常被作为安全健身信号,对于各年龄组来讲,这是一个比较适宜的运动强度。老年人运动后的适宜心率为170减去年龄。如心跳超过得数就要注意,如这一数字再上升10%就有危险。

上一篇:中药热敷对骨关节痛疾病的疗效及护理 下一篇:美国黄石公园火山熔岩流至离地表12公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