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8-16 09:41:20

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

摘要:学校化工专业大部分专业课教学,普遍以大班形式授课,这样要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难度较大。在化工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品质的培养。笔者在此主要阐述在化工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合作学习模式的四方面体会。

关键词:合作学习 专业课堂 应用思考

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是基于“人多智广”(Four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一哲学思想,是课改倡导的崭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理念,是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情况下,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互助学习的活动。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的目的。合作学习的精神是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鼓励学生尝试合作、研讨学习,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以下是合作学习模式在化工专业课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四点思考。

一、运用合作学习的作用与时机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有助于智力放大,思维共振,提高学习效益,在合作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克服片面,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互相激励,取长补短;还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大班教学制的局限性。

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必须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以及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的问题。学生对某一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研究或考试后有了疑难时,对同一问题有了不同见解时,在单独试验与操作过程遇到困难时,开展合作、讨论往往能取得最佳效果。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充分进行合作学习的时空,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只为了形式而存在。通过调查显示:合作学习模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授课方式。它与全班教学、个人独立学习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实效。

二、合作学习的运用方式与实践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能很好地体现这种要求,是充分发挥师生两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指导地位,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

如在化工制图新课教学点、线、面的投影,画法几何的基础知识,视图之间的三大关系等内容时,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由教师讲授,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忘记,而这些问题如果由学生通过合作、探索能解决,教师就不单纯讲授。此时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出示目标,明确任务——独立思考,质疑发问——组内讨论,形成共识——班内交流,总结评价。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灵感,解决问题。

又如在《精细化工工艺》工艺流程仿真实验教学中,采用四人一组“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以“先让学生(动手动脑)试一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体练习(操作实践)为主线,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小组合作、网上查询、向教师提问、请教等多种学习方式动手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点评和组织讨论,让学生熟练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但在实施之前,教师已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相关技能目标的尝试准备题和尝试活动题交予合作成员,让学生主动尝试,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反馈点评。

还有在试卷评讲课中,笔者的思路是:屏显得分情况统计和题目正解——明确教学目标和讨论要求(错因、正解、方法规律)——小组互助、自我纠错——生生和师生合作讨论,深入探究重点难点——总结反思,质疑积累。

三、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关注点

合作学习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学习,不断丰富知识,不断发展能力。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能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能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是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此时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应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而应充当“指导者”“管理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平等中的首席)”,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点拨与指导,做到放手但不放任。合作探究的问题多为拓展性问题,难度较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齐心协力完成,每个学生都要发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可以争论,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向老师咨询请教,教师只给予点拨,不直接给现成的答案,因为那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另外,学生的发言无论对与错,无论深刻还是肤浅,学生只要积极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小组都要予以肯定,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有利于长效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活动的组织。尤其是潜能生,参加了小组活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心,听取了其他同学的见解,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就是一种进步,长期坚持,潜移默化中就会有大幅度的进步。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与方法

合作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质疑和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层次评价和期望性评价。要使评价全面而有激励性,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即倾听、质疑、思考、交流和协作情况);二是评价的内容应包括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汇报水平和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三是对合作集体的评价与对组员个人的评价要有机结合,要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合作集体的评价;四是做到教师评价、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的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另外,教师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合作团队、最佳组长、最佳发言人和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要重视评价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的情况,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引导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职业中专)

上一篇:多媒体应用于技工学校机械制图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高技能人才企业评价和直接认定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