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2-08-16 08:57:36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摘要]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长学生见识。然而,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了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阅读缺乏耐心、阅读沉淀不足、文化素养不高的困境。积极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习惯,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增加学生阅读时间,走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19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分析

1.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阅读缺乏耐心

新课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大部分教师也对其十分重视。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并未能得到真正的实践,还是有大部分教师将考试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扮演主导的角色而不是辅助引导学生的角色;存在以教师宣讲为中心的现象,教师根据考试重点对教材内容的重点词句和语法进行分析,而忽略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文章赏析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全程埋头做笔记的单一教学方式不仅未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和精神,还会引起学生的不耐烦,对阅读缺乏耐心,从而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了困境。

2.学生阅读沉淀不足,文化素养不高

初中学习科目增多学习任务加重,学生认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不像英语要重新学习和理解,也不像数学需要大量计算消耗精力。这就使得在学习任务较重、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了英语和数学等学科上,从而导致阅读时间大大减少,阅读积累匮乏,沉淀不足,文化素养不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高科技产品成了学生的平常配备,而网络上又充斥着大量的小说、娱乐新闻等,多种快餐式文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减少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形成较为浮躁的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阅读的沉淀。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初中课程比较紧张,科目多,课后时间少,但是又有大量的练习、作业,这导致学生在课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阅读。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了学生阅读沉淀不足,文化素养不高的困境。

二、走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境的对策

1.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习惯

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阅读耐心不足的困境,解决对策是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生活情境创设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并且在课堂上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平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名著和期刊文章等,推荐的时候要对文章内容进行简短但吸引人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用课前5~10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当学生阅读完课文,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济南冬天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描写的济南冬天的美,并且可以与自己阅读课文时脑海中想象的画面进行对比,加深感受。然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侧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束后还可以趁机向学生介绍老舍的其他书籍。如《骆驼祥子》这一本书,通过简单介绍文中主人公祥子的坎坷经历、经典片段等,引起学生阅读的冲动,并鼓励学生每次阅读时遇到非常喜欢的句子、片段或者有所感悟均记录下来,做成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增加学生阅读时间

造成初中生阅读沉淀不足,文化素养不高的困境,主要还是学生课后阅读时间不足,可以采用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增加学生阅读时间来解决这一问题。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将重点放在让学生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相关的练习题等方面,每上完一课便按步骤布置一系列的作业。但是学生除了完成作业还要进行复习和预习,并且初中的科目不止语文这一科,学生的负担可想而知,阅读的时间也理所当然减少甚至没有。因此,要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改变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训练的作业方式,应该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或者通过相关的课外活动进行拓展训练。

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赏析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新课标教学大纲还将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可见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

上一篇: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孩子最欢迎的快乐课堂 下一篇:巧用Excel做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