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班集体文化软实力

时间:2022-08-16 08:31:14

提升班集体文化软实力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寒露立中萧?”每当作为班主任的我送走一届与自己朝夕相伴三年的学生的时候,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怀念共同经历的岁月,反思自身的工作。作为团队的引路人,我是多么的希望这个共同经历了三年青春岁月的班集体成员能够永远在一起,所以我经常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一个班集体最具生命力的“团队财富”?到底什么才是这个团队能够带给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坐标?我想那就是班集体的“文化软实力”。

一、何谓文化软实力

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没有看过好莱坞电影?但没有读过甚至不知道《道德经》的却大有其人。当麦当劳、可口可乐、韩剧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我们不禁惊呼: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到底在哪里?在西方人抱怨对中国巨大的贸易赤字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对自己五千年文明认同的文化赤字。好在我们已日益认识到了这一事实,并在近年加快了扭转这一局面的步伐,同时从2006年年底中国大地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文化软实力则是与一个国家创造力、影响力相关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很多是看不见的,不能物化、不能指标化、不能市场化的。这种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有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这是首次用“软实力”这个概念来标示文化发展的尺度和目标,并且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新的注解,表明我们党一方面与时俱进,展示了与国际通行发展规则相一致的视野,另一方面又开拓创新,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

二、班集体文化软实力的形成途径

文化是班集体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是团队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无时不在、无时不有,融汇在团队的观念和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新的历史环境,增强班集体的文化氛围,为现代班集体建设注入人文关怀,才能进一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道德文化基础,为未来的社会公民打造良好的素质条件。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加强团队文化建设“软实力”,实际上是提升班集体凝聚力的“硬课题”,它呼唤所有从事这一工作的教师,要拿出自己真实的“硬功夫”,积极为此献计献策,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理论高度。在我的教育工作实践中,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为提升班集体文化软实力而努力。

1.利用班集体成长的各个不同时期特点,有的放矢地推进文化氛围的构建。

(1)班集体建立之初―――重要时期

在一个班集体刚刚成立的初期,学生们带着对自身和集体的很多期待走到了一起,这个时期是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基础时期,这是一个习惯和观点的形成时期,也是打造班集体“文化软实力”的最佳时期。教师在这个时期可以将班风,班训,班徽,班旗等具有班集体团队“标志性”文化传承的“结晶”凝结起来,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中使学生明确心中期待打造的团队核心和实质是什么,心中理想的班集体的内涵又是什么,这样便形成了班集体成员认可的发展基础,为今后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班集体发展时期―――攻坚阶段

当班集体成立半年后,大体上已形成班集体特有的风貌特征,这时我们的工作要充分利用运动会、文艺展演等各种学校活动增加活动中的文化比重,比如:运动会后的颁奖仪式,文艺展演中的海选等活动,广泛发现“人才”,积极推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尤其是关注学生行为细节中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将这样的“小事”中所渗透出的文化精华“放大”,加大宣传和鼓励的力度,同时增强对主流文化思想的梳理,使学生对团队的信任和依赖感日益增强,逐渐使所有成员形成班集体思想的共识和团队精神的统一。

(3)班集体建设“收尾”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开始”

进入毕业年级,由于升学压力日益成为生活的主题,因此这将成为班集体文化软实力发挥优势的阶段,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在这个时期可以将团结、积极、进取、自信、自强等精神弥散在整个团队的环境中。作为班主任,在这样的时期要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开展励志教育,更要有意识地、多层次和多角度地传达出“团队是具有长期生命力”的观念,让学生明白,良好的班集体精神的核心是一个团队长期发展的动力,团队成员是要长期相伴相随的“同路人”,从而让班集体的“文化软实力”真正发挥它的强大推动作用。

2.利用各种具有人文特点的活动强化班集体独具温情的人文关怀。

班主任要利用各种具有人文关怀的活动,在团队中开展温情教育,当今的青少年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正是他们必须要补上的重要一课。在这其中,有很多相关的活动可以开展。比如:为选择文科的学生举办的送别会,母亲节征言,父亲节寄语,“我的感动说给你听”主题演讲,相逢百日“庆典”,团队“生日会”,等等。

3.利用各种外联方式加强班集体“品牌”建设。

班集体的文化要通过各种方式归纳、总结、宣传。在这样的要求下,班主任要通过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广泛地开展宣传引导,提出主流文化方向,培养学生的“班集体品牌”意识。在这其中我们可以开展:“班刊”编印,“宣传橱窗”展示,“活动标语”展评,主题特色板报等活动。

4.班集体管理体制是班集体文化生长的土壤。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为更广泛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该为更多的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成功,在投入中关爱他人,在收获中增强自信。因此,一个班集体的管理方式是滋养班集体文化的土壤。在我现阶段的工作实践中,主要将“班集体管理企业化”作为实践的内容在高中班集体中加以推广,收到了较好效果,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班集体管理新模式,调动了全体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为班集体建设提供了动力。

我推荐的书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伯特兰・罗素著,杨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布兰斯福特等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堂一亿七千万的课》,约翰・麦克唐纳著,歧路译,当代世界出版社

《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中物理教师,塘沽... 下一篇:小学英语课应实行有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