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教学中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6 05:07:20

谈美术教学中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在现代教育中,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包括技能教育和鉴赏教育两大部分,技能教育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的“手”,鉴赏教育则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眼”,这里的“眼”指的是眼界、境界,实际上指的就是审美能力。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训练的应该是学生的“眼”,这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而且“眼”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手”的提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一个具有良好审美创造力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就比较敏锐、细致,作品创作的能力强。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创造力培养为中心

每一堂美术课,不论是欣赏课还是创作课,都要积极创设一种轻松愉悦、和谐欢乐、充满美感的课堂气氛,因为这是学生审美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在积极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都能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够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自觉进行创造性施教。教师创造性的施教,必然能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创新意识

人对艺术的感知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但这种教育培养的过程具有相当的难度,这是因为,美术鉴赏能力即审美能力和其他艺术鉴赏一样是人们观赏艺术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首先应是兴趣的培养,没有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就不会有执著痴迷的探索精神。美术欣赏课经常被老师上成“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三类的老套路,学生还何谈有兴趣?如果学生在欣赏课上毫无兴趣而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又何谈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呢?老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应当进行创造性的施教,引导学生就一幅美术作品中最突出的、本质的、感人的美点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的创造性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最突出的美点,虽有一定难度,但这样做,无形之中提高了欣赏作品的起点,像数学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解难题一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审美兴趣。

三、树立全新教学观念,创造课堂和谐气氛,引导学生敢想敢说

多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模式始终没有落实,学生在学习和课堂上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自我主体意识较为淡薄,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民主和谐的平等关系,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鉴于此,我认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是改变“以我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首先,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过于依赖课本。由于学生过于依赖课本,主观能动性弱,创新意识淡薄,束缚在课本有限的知识内,很难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只有加强主体意识,探索及创新精神才能生发出来。其次,要改变教师的传统形象,创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而不可冒犯”的,许多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前,首先揣摩老师是什么想法,有什么观点;在提问时老师有什么提示性语言;在评论学生发言时,老师是否流露出对错倾向性,这些都会成为学生选择自己思路时的依据。要培养学生独创性审美能力,老师一定要走下“神圣的讲台”,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思维的引导者、学生独创审美观点的总结者。最后,要消除学生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在美术欣赏课上,很多学生由于爱面子、怕说错,长期以来养成了不愿意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总是认真听他们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最后用肯定和赞扬的语言加以总结。时间长了,培养出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四、多观察、多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其审美创造力

美术教育,通过观察事物,艺术欣赏,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创造力。这是因为,观察是视觉艺术的最基本的活动,在深入的观察中,观察者获得的知识越广泛深刻,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丰富清晰,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就越有基础。通过艺术欣赏,了解不同国家、民族、流派、风格,拓展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在现代教育下,美术教育不突出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就没有价值、没有出路。美术教育通过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将极大地促进普遍意义上创造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造性艺术人才,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们愿与同仁一道,为提高全民族的审美素质,提高全民的创造力而努力。

上一篇:如何让小学生喜欢阅读 下一篇:古诗鉴赏答题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