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发展慕课研究

时间:2022-08-16 04:46:41

基础教育发展慕课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赤峰市基础教育发展为例,分析了赤峰市基础教育存在着的较为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造成赤峰市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提出运用慕课(MOOC)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赤峰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基础教育;教育均衡;教育资源

1基础教育及教育均衡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对基础教育做了如下定义:“基础教育是终身学习和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基础,各国可以在这一基础上系统地建立其他层次和种类的教育和培训.”[1]基础教育是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在内的普通教育的总称.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基础教育主要是指九年制义务教育,即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教育均衡是指“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程度和可能的结果以及性别、自我能力、家庭经济状况和兴趣意向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2]教育均衡是指政府有义务给每个学龄儿童提供均衡发展的学习条件,学习权利和学习机会,也就是让所有孩子不管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不管家境富裕或者贫困,都能受到基本平等的教育,受到尽可能好的教育,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包括基础教育所必须的软硬件条件,比如校舍、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追求教育公平,也就是让每个应当接受教育的人,能够平等、合理得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教育均衡绝不是搞平均主义,把好的学校拉下来,把一个地区的每所学校、所有学生都变成一种模式,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将教育资源进行均衡分配,使所有学龄儿童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2赤峰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赤峰市辖三区、七旗、二县,共有基础教育学校近800所.截止到2015年年末,全市初中和小学在校学生数分别为11.71万人和25.25万人;有基础教育学校专任教师3.56万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35万人,初中专任教师1.21万人.2015年赤峰市教育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15.9%;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12万平方米(当年新增数),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41754台,图书726.08万册.林西县于2015年10月底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构的检查,被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6年8月,巴林右旗创建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评估工作组验收.为深入了解赤峰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现实困境以制定出相应对策,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与访谈法对赤峰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9份,有效问卷484份,有效率达96.8%.

2.1赤峰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办学条件不均衡

赤峰市不同的小学和初中之间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办学条件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本研究借鉴自治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制定的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考察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均衡程度.对基础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的评估,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馆)、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师队伍、安全保障与生活设施6项指标.[3]从不同衡量指标的均衡系数的数据中,发现在投资比较小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学器材设施配备达标率和生均图书资料这些衡量指标中,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和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处于比较均衡或者均衡状态,而需要资金较多的生机比、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体育场面积、生均固定资产值这些衡量指标中,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和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处于不均衡或者严重不均衡的状态.而后面的这些指标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说明赤峰市不同的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不均衡程度较大.调查中关于薄弱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44.01%的人认为办学条件差.

2)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

调查显示33.06%的教师认为赤峰市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38.02%的教师认为非常不均衡.赤峰市城乡间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赤峰市的中小学有公办体制和民办体制两种,相对而言,公办体制学校较民办体制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好,公办学校中获得优秀教师的级别和数量明显多余民办学校,学校之间办学条件不均衡程度较大.在教师学历方面,走访中发现有的重点中学,教师本科学历高达85%,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达到2%,而薄弱学校教师本科学历的约为40%,大部分都是中专或专科学历,硕士学历没有;在教师职称方面,重点学校教师中级职称约占68%,高级职称占3%,初级职称占29%,而在薄弱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一些教龄在5年以下的毕业不久的经验较欠缺的新教师、即将退休的教师或者是不受领导重视的轮岗教师.由此可见,不同学校的师资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学历结构的不合理会造成教师教学水平的差距。

3)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赤峰市大部分中小学已经从硬件配置上实现了“班班通”,但大多数教师只是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课件.调查显示41.94%的教师对运用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一般熟练,35.95%的教师对运用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不熟练,说明配备的信息化教学设施没有跟校园网络很好的结合,更没有形成一个智能化教学系统;而且绝大多数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欠缺,教育技术教学应用能力不高,缺少教研的专业引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普遍难于找到深化应用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学校也没有及时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调查中28.93%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一味讲授,50%的教师还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与较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匹配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表现为课堂虽有交互但还是灌输多;虽有探究但还是展示多,应用过程中并未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评价方面,大部分教师仍然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然而学生测试成绩的提高绝不等同于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评估除知识外还涉及创造力、思维能力、批判力、态度、兴趣等,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仁义、忠诚等道德品质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积极、乐观等人生态度的培养.评价主体方面,还存在教师一元主体的现象.

2.2赤峰市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1)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欠缺

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为支撑,结合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对中小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等方面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建设.推进城乡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可以缩小区域内、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从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目前赤峰市城乡间或同一地区校际间先进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方面差别还是很大.推行学校标准化建设,意味着要对落后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实验室及仪器、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体育场等进行改造升级,使其达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实现标准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而一些旗县的财政无法在短期内拿出大笔资金进行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2)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欠缺

由于城乡发展的经济差异,造成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虽然近年来,政府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方面增加了经费投入,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改善,但城乡间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仅依靠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是无法解决的.对基础教育学生而言,教师是其至关重要的学习资源,优秀教师及其形成的教学质量是衡量教育均衡的重要因素.把一名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培养成优秀教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与大量的精力.对于学校而言,花费时间与精力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自然不会轻易使其流失到其他学校.对于优秀教师而言,则会选择从办学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的学校单方向流向办学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的学校.于是导致了许多学校生师比达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但是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和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在优秀教师的数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上却存在很大差别.此外,办学条件好的学校除拥有优秀教师的优势资源外,其管理体系也很完善.由于共享机制的缺乏,一些薄弱学校无法共享其较先进的管理模式、教学理念和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的局面,导致了“择校热”现象的产生.

3)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落后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对于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赤峰市基础教育领域的培训方式比较陈旧.虽然赤峰市基础教育教师每年也进行培训,但是调查显示38.02%的教师对培训的态度不太积极,35.12%的教师对培训的态度非常不积极,而且44.01%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对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基本没有提高.究其原因,现有的培训方式多数为集中培训,多以教授或学科专家的课堂教学类型的讲授为主,虽然参加培训的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可以受益,而且对学校来说节约了培训费用,但是整个培训过程教师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课程较为枯燥,难以引起教师的兴趣.培训往往流于形式,与教师的实际需求脱节,实用性不是很强。其次,对培训的认知高度不够.教师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荣誉称号,也不是为了晋升职务,而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终身学习背景下,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与深化对教育教学的认知,教师不断地自我发展才能保证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再次,缺乏对参加培训的教师需求的关注.培训应该了解教师的心理诉求,探寻教师需要怎样的培训.教师真正关注的是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而且不同专业的教师由于学科环境不同,其对培训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注重通用性的课堂讲授式培训难以符合不同学科教师多样化的需求,难以达到培训的个别化与针对化.

3利用慕课(MOOC)促进赤峰市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

“慕课”是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或称MOOC.由于其在线免费的特点,使得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慕课(MOOC)包含评价标准、听课、测验与作业、考试、讨论等环节.通常慕课(MOOC)的一个教学视频讲授一个知识点,这样时间短且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并以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如此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且易于掌握.用慕课(MOOC)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此来缩小教育差距和城乡差距.经上面分析,各学校办学条件的不均衡是影响赤峰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慕课(MOOC)的运用实现了让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的学生也可以听到优秀教师的高质量的讲课.

3.1运用慕课(MOOC)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倡导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影响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国家一直倡导通过教育信息化缩小城乡差距、缩小教育差距,而慕课(MOOC)正是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慕课(MOOC)立足全球化学习背景下,着眼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慕课(MOOC)提升落后地区或落后学校的教育质量,从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利用慕课(MOOC)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论城区、旗县都可以让学生分享全国一流学校教师的讲课.慕课(MOOC)让学生的学习再无好学校差学校、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之分.慕课(MOOC)将立足点定位在具有高水准的学校和高知名度的教师,这些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对专业知识有较深入的认知,具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另外,一门课程的建设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团队协作中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使得形成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这样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和市区的孩子在办学条件不平等的情况下实现了平等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让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2运用慕课(MOOC)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赤峰市教育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还表现为大部分教师,无论城区还是农村,受传统教育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以知识的传递为主.慕课(MOOC)平台教师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这为基础教育教师带来挑战,他们必须自我反思,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同时慕课(MOOC)平台也为基础教育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提供了方向.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另外,慕课(MOOC)平台还为基础教育教师的教学评价指引了方向.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过程,关注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那么传统课堂中教师一元主体的评价是不够的,学生也应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过程.此外,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来训练教师深入运用慕课(MOOC)平台,同时促进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转变自己的理念,从而能熟练应用教育新理念、新技术指导自己的教学.

3.3运用慕课(MOOC)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下赤峰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追求的是每个旗县区内基础教育学校达到均衡发展的状态,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基础教育均衡应该是超越本旗县区的,和其它基础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城市相比较.所以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最新的教育政策、理念.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学生主体,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慕课(MOOC)课程把教学的重点从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的能力培养,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样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讲授的课堂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慕课(MOOC)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学习过程中更能凸显出学生的独立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感知与领悟能力.另一方面,慕课(MOOC)倡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所参与的任务和活动进行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从而有助于自我认识、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使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借鉴他人的优点,学会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同伴之间相互接纳、欣赏、分享、帮助等,从而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彼此学习,共同成长.

作者:赵晓清 单位:赤峰学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王金柱.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效率与公平[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

上一篇:高中数学平板电脑的应用 下一篇: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