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16 04:07:47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185-02

摘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为其履行职能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在添置新资产的同时加强对存量资产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如何将这部分国有资产管好、用好,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概述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以下特点:配置的非生产性和占用、使用的无偿性,使用目的的服务性,补偿和扩充资金来源的非直接性,高度分散、流动性差,而且单位平均占用份额少。

二、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有资产家底不清

在传统管理体制之下,大多数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存在着不记折旧、不评估、不核算、存量不清、产权混乱、帐实不符的现象。有的单位疏于管理,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有的利用国有资产办企业、开公司、帐外设帐;有的单位利用占用的土地违规违法投资开发建设;有的单位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等等。如许多单位资产原始资料不全,房地产有房产证无土地证,或有土地证无房产证,甚至两证全无,“自留地”和“小金库”的资产更不能明确。近几年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改建,部分单位办公用房拆除,开发商将房屋建成使用后一直未给原单位办理房屋产权证明,使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帐面未能正确、及时核算。政府转让或出让一部分固定资产涉及单位没有及时进行核销处理,造成帐实不符。有的单位报废设备不到财务部门消帐,造成有帐却查不到资产的混乱状况。

(二)资产管理方式比较粗放

资产管理是国家对其资产进行预算、计划、调节和控制,使物尽其用,杜绝资产流失浪费,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普遍存在职能不到位,资产闲置与浪费现象并重,资产的购置计划、资金安排以及日常管理等职责不明确、不衔接;资产配置标准不健全、不统一,房屋建筑物、车辆、仪器设备等大型资产的购置标准未与事业发展的要求相统一;资产配置、使用、损失报废、处置等缺乏制度规范,未能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随意性大,监管不严。这些状况造成了事业单位一方面存在资产闲置、浪费,另一方面又存在着配置不足、苦乐不均的现象。

(三)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脱钩

由于事业单位是不以生产经营和创利为目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从本质上缺少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动力。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来源的依赖以及财政部门对单位资金管理的粗放模式,导致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忽视资产管理的状况。同时,受财政收支规模限制以及国家包办事业管理模式的制约,事业单位长期不实行成本核算,也缺乏自主发展的动力,资金管理偏重于增收节支,对于资金形成的存量资产的管理则无暇顾及。久而久之,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在资金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淡化模糊。

(四)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

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由财务科兼管国有资产,财务人员兼职负责这项工作,但兼职财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与同级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协调存在难度。还有个别单位把国有资产片面理解为固定资产,以人员紧缺为由让不懂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分管这项工作,这种状况与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要求相距甚远,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许多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资产缺乏监管力度。

三、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手段

各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定期进行清查,及时登记好固定资产明细帐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做到家底清楚、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要建立起对基础管理工作的考核办法,对各项基础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和监督检查,并奖勤罚懒。资产所有者和资产实际占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更完整地掌握资产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强化对于资产的监控;有助于强化对于资产生命周期全程的跟踪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增进交流和协作,从而使事业单位的帐面资产与实物资产相符。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强化管理机构职能

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和采购制度,是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应该充分分析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这就是编制资产预算的过程,既可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也可为细化部门预算提供直接依据,从而解决现行资产配置各自为政、随意性大等问题。在资产配置的具体方式上应引入市场机制下规范的做法,建立以政府采购制度为主的资产购置方式,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合

理配置资产。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资产预算执行报告制度,跟踪执行结果,规范资产购建和使用行为,检查督促资产占有使用单位不断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对资产采购、使用、报废、处置等各环节的监督,通过资产清查等基础手段,全面、准确地收集和掌握资产的实物量、价值量及运行状况等信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

(三)做到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相衔接,提高成本责任意识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决定了单位自身缺乏成本效益意识,造成内部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资产、财务管理不严格,也缺少对事业支出的绩效监管。因此,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及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提高成本责任意识,是推进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相衔接的重要措施,关键是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强资产管理职能,建立资产产权明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督有效的事业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加强单位的内部管理,逐步推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降低事业运行成本,提高公共事业服务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各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建设,强化监管力度

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已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对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建设,建立管理网络,各主管部门、直属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置管理机构,可与本部门的财务机构合署或明确专人负责管理,提高各单位从事国资管理工作同志的业务素质,通过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各项基础工作的认识和加强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给予重视,在机构调整和定岗定职工作中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切实保证并不断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

上一篇:实行远程网络审核监督加强预算单位财会监管 下一篇:如何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