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时间:2022-08-02 01:09:33

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128-02

摘要科学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公司治理能力,从而有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很多企业经营者对预算管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误区,对其功能作用并不了解,预算管理仍流于形式。因此,企业需要构建与其发展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系,使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能够有效匹配,从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预算管理有效促进战略目标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对公司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财务活动,通过指标量化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预测,并以预算指标为准绳,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调整、分析、考评的管理活动。全面预算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而是为了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系将有助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成功实施,需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者的认同与支持,同时也需要全体员工的理解和重视。目前,很多企业在思想上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认为预算管理只是数据的罗列,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事实证明,预算管理是企业的一项整体性工作,是关乎全公司各部门的大事,更是全员的事情。因此,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预算管理人人参与的理念,在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所有部门和员工都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二、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各部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要想有效实施,需要以良好的组织架构、明确的职责分工、合理的权限划分以及完善的管理流程为基础,通过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作为组织保障来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机构一般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工作组和预算责任网络。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机构,应该由企业最高领导者担任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均为委员会的成员。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决策和控制,组织、领导、协调、审批全面预算工作。

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置预算管理工作组,负责组织公司预算的编制,跟踪、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日常预算事务的处理。

预算责任网络是以企业的组织结构为基础而建立的,由各预算单位组成,是预算的责任主体。

三、以战略为导向,科学编制预算管理指标

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的不科学、不合理,将导致预算执行缺乏有效依据,全面预算管理也将失去意义。因此,在预算编制时,应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平衡计分卡为依据,正确分析国内外市场环境和内部有效资源,设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

(一)预算编制必须以战略为导向

全面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预算目标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战略目标的细化。如果预算编制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可能会引发短期行为,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相脱节,不利于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培育和维护。不同的战略对预算的要求也不同,因而预算编制必须以战略为导向才能对战略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

(二)预算编制要以平衡计分卡为依据

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企业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预算编制要以平衡记分卡为依据,是因为企业战略目标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虽然预算编制要求以战略为导向,但预算指标的确定却不能直接以战略为依据。而平衡记分卡则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化,如果预算目标以平衡记分卡为依据,将会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作用。

(三)预算编制要正确分析国内外市场环境和内部有效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总是会受到国内外市场环境及相关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如果缺乏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脱离实际,凭空想象,或者是过于依赖历史数据和经验,预算目标就会缺乏前瞻性和预见力,与实际经营存在很大的偏差,最终在经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作用,导致企业的预算指标形同虚设,无法有效实施。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应深入分析国内外市场环境,正确判断内部有效资源,根据本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定位,充分考虑企业可能存在的机遇与风险,科学预测经营目标,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充分发挥预算的风险控制职能,有效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预算编制要考虑全面性,采用上下相结合的方法分级编制、逐级汇总

企业预算不仅包括财务预算,还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在编制预算指标时,要考虑到全面性,并且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编制。预算编制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压制过程,而应当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法分级编制,逐级汇总。公司上下各部门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在有效的协调沟通中达成一致目标。

四、加强过程控制,有效执行预算目标计划

(一)建立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

原则上来说,预算一经确定,在公司内部应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调整。但由于公司经营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当市场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家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等不可抗力时,公司的经营会受到很大影响,预算执行结果可能产生重大偏差。这时,就有必要对企业的预算进行及时修正。但预算调整不是随意的,企业要建立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严格其权限与流程,对确实需要调整的年度预算,严格根据审批权限与流程进行调整。

(二)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

要想有效实施预算管理工作,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和预算分析制度。在预算目标确定后,要将责任和权利进行划分,层层落实分解;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要实施有效控制,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差异的真实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为公司经营决策及后期预算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而不能仅停留在年初制定和年终比较的纯数字工作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预算的功能。

五、建立考核机制,有效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

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是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通过考核可以有效发挥预算管理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如果企业的考核落实不到位,考核内容不具体、不公正,考核标准比较随意,考核工作将流于形式,就会导致预算执行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企业要建立有效的预算考核机制,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明确考核的部门、内容、标准、指标等相应考核指标,做到奖优惩劣,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有效地发挥预算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财企[2002]102号.

[2]苏寿堂.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中国财经报.2003(1).

[3]吴冬梅.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讨.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8).

上一篇:医院财务管理与监督的关系初探 下一篇: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的会计核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