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317国道城内整治工程SMA-13路面质量控制

时间:2022-08-16 03:46:53

成都市317国道城内整治工程SMA-13路面质量控制

摘 要:本文从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中原材料质量、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成都市317国道城内整治工程SMA-13路面质量控制。

关键词:配合比;混合料;质量控制;SMA-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mix than the design, the quality of the raw material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mixture mixing, transportation, paving, crush, etc. detailed training works for the city of Chengdu, 317 State Road SMA-13 ​​pavement quality control.Key words: mixing ratio; mixture; quality control; SMA-13

中图分类号:F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概述

成都市317国道城内段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起于郫县、金牛区分界处,沿途下穿三环金牛立交桥,经过二环营门口立交,止于一环路口。是联系成都、郫县和都江堰的重要主干道路,为金牛区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绿色通道,全长共7.3公里,双向八车道。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在317国道城内段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路面进行SMA-13类型的运用与研究。

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和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对317国道城内段路面1标先后进行了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调试,及试拌工作。

2.1材料的选择

沥青采用中海油SBS改性沥青,粗集料采用四川峨眉山玄武岩,细集料采用崇州市石灰岩生产的机制砂,填料采用崇州市石灰岩生产的矿粉,所用纤维为玄武岩纤维。经试验检验所用原材料,能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2.2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① 目标配合比

根据集料的筛分结果,先确定SMA-13的三种级配(级配1、级配2和级配3)4.75mm筛孔通过率,并分别测定三种级配的VCADRC。初试油石比按6.0%双面各击实75次制作试件,测定VCAmix及VMA等指标,在满足VCAmix小于VCADRC和VMA不小于16.5%的等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级配,测试结果见表2-1和表2-2,图2-1。

表2-1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

按级配2采用3种油石比,双面各击实75次成型马歇尔试件,然后将成型的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同时根据SMA路面设计要求,空隙率应控制在3-4.5%,并结合成都气候特点,通过计算确定最佳设计油石比。

② 生产配合比

根据拌和楼热料仓集料筛分结果并计算,使混合料的级配符合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和表一的规定,并特别注意使0.075mm、4.75mm和9.5mm的筛孔通过量控制接近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以确定各热料仓和矿粉的用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和OAC±0.3%三个油石比,制备马歇尔试件,计算试件的VMA、VCAmix、VV和VFA,结合选定适宜的最佳油石比。具体设计结果见图2-2,表2-3。

图2-2SMA-13生产配合比级配曲线

2.3性能验证

根据确定的混合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对混合料进行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水稳定性等性能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质量控制

3.1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混合料质量,在日常施工过程中要注意:

① 要注意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对不合格的矿料,不准运进拌和厂;

② 堆放各种矿料的地坪必须硬化,并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材料被污染;各品种材料间应用墙体隔开,以免相互混杂;

③ 细集料及矿粉必须覆盖,细料潮湿将影响喂料数量和拌和机产量;

④ 纤维的保管、存放、运输过程中均不得受潮。

3.2 拌和

① 严格掌握改性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改性沥青SMA-13的出厂温度。改性沥青SMA-13的施工温度范围见表3-1;

表3-1改性沥青SMA-13的施工温度℃

② 拌和楼控制室要严格控制各档料秤量,避免油石比不当而产生泛油和松散现象,同时要逐盘打印改性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并定期对拌和楼的计量和测温进行校核;

③ 317国道路面整治施工拌和时间及加料次序按表3-2控制;其中采用人工添加玄武岩纤维,尽量在进行干拌之前添加,要严格控制添加量的多少(用量为沥青混合料总重量的0.4%);

表3-2改性沥青SMA-13拌和时间及加料采用次序

④ 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发现混合料花白、离析、析漏等现象,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

3.3运输

① 拌和楼向运料车放料时,运输车应前后移动,分三堆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分离现象;

② 运料车应用完整无损的双层蓬布覆盖,卸料过程中继续覆盖,直到卸料结束取走蓬布,以确保混合料温度并防雨或避免污染环境;

③ 连续摊铺过程中,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摊铺机前方应有4-5辆运料车等候卸料。

3.4摊铺

① 摊铺前确保摊铺表面清扫干净,粘层喷洒均匀、干燥;不得影响层间粘结;

② 317国道路面现场均采用两台摊铺机联合作业实施摊铺,摊铺机宽度设置均为7.5m,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装置控制摊铺厚度,两台摊铺机距离不应超过10m;

③ 摊铺前应将摊铺机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熨平板预热至规定温度(不低于100℃),调试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的料量应高于螺旋布料器中心,使熨平板的挡料板前混合料在全宽范围内均匀分布,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并随时分析粗细料是否均匀,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规定。摊铺时熨平板应采用中强夯等级,使铺面的初始压实度不小于85%,摊铺机熨平板必须拼接紧密,不许存有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铺面拉出条痕。

④ 摊铺过程中连续稳定的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措施,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楼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按2-3m/min左右予以调整,通常不超过3m/min,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不应任意以快速摊铺几分钟,然后再停下来等下一车料。切忌停铺用餐,争取做到每天收工停机一次。

3.5碾压

① 改性沥青SMA-13的初压、复压宜用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严禁使用轮胎压路机,碾压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混合料摊铺后必须紧跟着在尽可能高温状态下开始碾压,不得等候,不得在低温状态下反复碾压,防止磨掉石料棱角、压碎石料,破坏石料嵌挤;

② 碾压过程中严格按照表3-3的施工碾压方案进行碾压,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压路机,初压和复压均不宜少于2台,同时碾压温度应符合表3-1的规定,碾压速度宜控制在表3-4要求范围内;

表3-3施工碾压方案

③ 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检查;如碾压过程中发现有沥青马蹄脂上浮或石料压碎、棱角明显磨损等过碾压的现象时,应停止碾压。

3.6施工接缝的处理

① 纵向施工缝:对于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方式的纵向接缝,应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高程基准面,并有5~1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作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② 横向施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继续摊铺时,应将接缝锯切时留下的灰浆擦洗干净,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后起步摊铺;碾压时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

4、 结束语

SBS改性沥青SMA-13结构在所有混合料结构类型中质量控制相对困难,通过成都市317国道整治道路的路面单位施工看,只要各相关部门重视质量,根据配合比设计结果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场质量,注意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环节的处理,必然会体现出SMA-13结构的优点,提高路面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人民交通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我国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下一篇:浅谈焦化废水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