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提问设计的常见问题分析

时间:2022-08-16 01:40:13

幼儿园教学提问设计的常见问题分析

教学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师有效地制定教学提问的策略,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但是不合理的提问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面就当前教学实践中提问存在的问题做些简要分析。

一、提问过于简单,缺少启发性,无助于幼儿思维展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启迪幼儿思维,发展其各种思维能力,乃是教学提问最主要的功能。但是有的老师在设计提问时却缺少启发性。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小兔乖乖》一课时,讲完故事后进行了这样的提问:

“小木屋里有几只小兔?”

“兔妈妈走后小兔子把门关的紧不紧?”

“小兔子有没有听妈妈的话?”

在教学挂图上清清楚楚画着三只小兔的情况下,第一个问题显得过于简单了。而第二、第三个问题则是呆板的选择性提问,且带有明显的暗示性,若改成:

故事中的三只小兔叫什么名字?

兔妈妈去拔萝卜前对小兔怎么说的?

这样提问,幼儿回答时必然要经过思考,回忆一下故事内容,才能做出正确回答,同时起到让幼儿记住故事情节的作用。

又如一次晨间谈话时,有位教师教幼儿要爱护玩具,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我们小朋友要不要爱护玩具?”(要)

“拿玩具时应该怎样?”(轻拿轻放)

“玩具掉到地上我们该怎么做?”(拾起来)

这种填空式的问答幼儿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也无助于幼儿思维发展。

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要避免“一问齐答”式的表面性提问,避免填空式的提问,更应摒弃盲目地随意地肯定或否定式提问,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合理设计问题,注重问题的启发性,拓展幼儿的思维。

二、提问不注意幼儿年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否则将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如教小班唱歌曲“春天来了”,教师在范唱一遍后,在没有直观教具的情况下提问:

“这首歌唱的什么?”

幼儿无从回答。教师在提这个问题时,忽视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因为对他们来说儿歌唱的是什么内容太概括抽象了。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把握提问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比如可以这样提问:

“春天来了,什么花开了?”

“谁飞来了?”

通过具体的提问和回答,使幼儿初步了解这首歌歌词的主要内容。也可以通过在课前布置家长带领幼儿到户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在有了实际感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歌词进行提问,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受春天的美丽,在欣赏学唱歌曲的同时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提问没有围绕教学目的和重点来设计,缺乏针对性。

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要提问的每一个问题,都应精心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来设计,合理规划,才能有效的发挥提问的真正作用。而有的教师没有紧紧抓住每次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来设置提问。如,有位教师让幼儿认识小猪时,先拿出小猪吹喇叭的新玩具,然后问:

“这是谁?”

“它在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它在吹喇叭?”

“这只小猪可爱吗?”

然后出示猪的图片,分别对猪的身体、耳朵、嘴巴、脚、尾巴进行提问。不难看出这些问题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偏离教学目的的提问太多,前四个问题,教师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这节课产生兴趣。而实际上,当教师拿出小猪吹喇叭的玩具时,已经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没有必要再设计提问。二是教师在教幼儿认识小猪的特征时,没有对小猪的鼻子进行提问,而这恰恰是教学重点之一。所以当教师要求幼儿讲述小猪的特征时,有位小朋友说:“小猪有两个大大的圆鼻孔。教师才意识到自己的疏漏,再补充讲解一番,这样不仅教学重点不突出,而且打乱了教学步骤。

四、设计提问不注意思想性。

寓德育与教育中,是每个教师必须做到的。但有的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往往忽视这一点。有位教师让幼儿画“美丽的秋天”时,在举行展览讲评时,这样提问:“小朋友看看谁画的最好?(辅助提问:谁画的颜色最漂亮?谁画的果树最好看?)”当幼儿逐个回答后,教学就结束了。这样的讲评和提问只是单纯从图画课的技能技巧上出发、忽视了通过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育。如果提问能借题稍加启发,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设计教学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在提问中我们一定要避免上述问题,恰当地运用提问,提升幼儿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上一篇:新时期园长的领军能力谈略 下一篇:小班课堂的快乐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