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交流 第9期

时间:2022-08-27 10:34:21

在线交流 第9期

1 让打人的孩子不再挨打

我带的班上有个孩子以前总打其他小朋友,自从他妈妈狠狠地教训过他以后,他就不打人了,但是别的小朋友打他,他也从不反抗和还手,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帮助他?

长沙市×××幼儿园 刘莉

答:孩子爱打人的确是个不好的行为习惯,但实际上孩子行为的产生是和我们之前给他的“帮助”有关系的,我们作为孩子的看护者在他们最初出现此类行为时,并没有及时让孩子认识到打人是不对的,反而有很多的家长将孩子打人看作是一个成长发育的“里程碑”――“他生气了,知道打人了”,“他会打人了”……这无疑是肯定和默许了孩子这种错误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用“打人”来表达自己了。

当家长在与老师的沟通时,了解到孩子的“打人”问题已经造成很多麻烦,并且逐渐开始意识到必须制止他了,于是在屡次说教无用的情况下,家长开始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教育孩子,尽管孩子不再打人了,但家长的这种暴力行为无疑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最终即使别人欺负他,也不再还手。

孩子“打人”和最终的“被打”都是因为孩子没有明白――不论怎样有理都不应该打人的道理。那么我们教师向家长反应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目的不仅是让家长知道,更重要的是同家长一起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作为老师,在孩子被欺负时,我们当然不主张被欺负的孩子去还手,那么应该怎样教他们“保护”自己呢?我们教师应该在幼儿园里为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老师可以告诉孩子,让孩子再遇到此种情况时要勇敢地告诉对方打人是不对的,不好的――“你不能打我”;当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时,可以向老师求助,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求助来帮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2 初入园孩子的交流障碍

每年在新学期刚开园时,我总感觉很多第一次入园的孩子和老师交流有障碍,孩子也不是不听话而是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要求他做什么。

许昌市××幼儿园 屈恒恬

答:孩子在家中与家长的对话是“一对一”,当家长讲出一句话时,孩子会立刻明白这是讲给自己听的。而当孩子离开了家,走进幼儿园后,老师的话是多是讲给全班孩子听的。同样听上去普普通通的一句话,有时是讲给所有小朋友听的,有时是讲给自己听的,有时候是讲给自己之外其他小朋友听的,因此对于习惯了家中“一对一”交流方式的孩子而言,他们会感到不知所措,对老师的话也会反应较为迟钝,不能立即适应集中倾听老师说话的生活,最主要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的这种反应会在刚入园时有一个过渡期,教师在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当他们不明白时,教师可以多讲几遍,并明确讲话的对象,让孩子知道老师是讲给谁听的,要求干什么……

此外,教师在课外还要引导家长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参与对话和集体交流活动。例如,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家里做客,一起听大人讲故事,回答问题,做语言游戏,在活动过程中营造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氛围,让幼儿积累较多的集体生活经验。

3 打消家长提建议的顾虑

我们老师有时真的很希望家长能给我们指出一些工作上有待完善的地方,在家园活动中有很多家长就直接向我们老师指出,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长似乎有所顾虑,怕老师今后给孩子穿小鞋,即使看到问题想说也不愿意说。那么我们老师对于类似问题能做些什么呢?

广州市××幼儿园 胡玲芳

答:作为老师能虚心地采纳家长的合理建议对工作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是家长的这种顾虑我们要理解,因为现实中的确存在这种现象,家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有的老师们不但不以为然,反而对家长产生不满,更有甚者把不满的情绪带进了工作,将怒气直接发泄给了孩子。

为了能让家长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姿态,打消家长的顾虑,将家长的好的建议看作是帮助自己完善工作的一双眼睛;对于家长的不合理的意见则要宽容大度,并尽力帮助他们更正自己的认识。另外,还要帮助家长摆正他们的心态,让他们明白自己建议的价值。

要让家长打消自己的顾虑,我们教师还要从许多小事和细节着手,例如,我们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类似于家访的活动,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在和家长交谈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方式和态度,尽量采用平等的探讨的口吻;当家长反应的情况并不准确的时候,我们教师说话的态度要尽量婉转,不要立刻就予以反驳,避免与家长发生冲突;在家长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建议时,老师在拒绝的同时还要明确地讲出原由,让家长信服;教师还可以利用家长会等活动,让提出建议的家长感受到老师在工作方面的改进;对于家长提出的建议,不论价值的大小,教师在虚心接受之余,一定要要感谢家长。

总之,我们的教师在摆正自己心态的同时,也要帮助家长摆正心态,让他们不再担心提意见会被穿小鞋;让更多的家长不仅能从客观立场,还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同时还能对园方和老师充满希望和宽容;让我们的家长“建议”不再流于形式,真正地成为教师工作的好帮手。

4 孩子早晨的哭闹

在每年新开学的时候,总有家长反应:孩子每天早上都哭着闹着说不上幼儿园,穿衣服要在被窝里……但进了教室就不哭也不闹了,一天的表现也很好,但是一到第二天早上就又成老样子了,依旧哭个没完没了。我想知道怎样才能帮助家长每天顺利地送孩子入园呢?

攀枝花市××幼儿园 吉萍萍

答: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问题了,每个幼儿园在开学都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至于讲到孩子此类行为的根源,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安全感”的问题。孩子每天早上起床时的哭闹,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离开父母去幼儿园,对安全感即将缺失的恐惧,而在被窝里穿衣服则是自己为逃避去幼儿园想出的种种办法。在幼儿园一天的良好表现可以说明孩子还是喜欢幼儿园的生活的,只是没有充分信任幼儿园中的环境和人物。由此可见,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要让孩子做到真正地轻松地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来。

解决此类问题教师还是要先和家长沟通,从家长那里了解幼儿园的哪些地方是孩子喜欢的,哪些是孩子不喜欢的,知道后就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做一些改进工作,消除这些让孩子不安的因素。

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获得了爱和快乐,自然就会感到放松、安全,孩子喜欢上了老师,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与儿童的认知风格等 下一篇:保育篇:迎接新来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