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环境现状及管理对策

时间:2022-08-16 10:01:43

水污染环境现状及管理对策

摘要:指出了我国城市水环境管理的现状,对国内水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改善我国城市水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水环境;水污染;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3702

1 引言

水Y源是城市发展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居,同时也关系到产业生产能否正常运行。现如今,由于管理方式、发展模式等原因,导致我国城市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对大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值得欣喜的是当前多数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管理水环境的重要性,实施各种措施以治理城市水环境,并取得好的反应,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城市水环境状况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2 我国城市水环境管理现状

2.1 制定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制度,有助于水环境管理

1996年《“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正式颁布,这是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作为我国第一个全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对我国水环境管理有重要影响。2011年,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成效,将节能减排纳入地方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务院要求,为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增加了一项新内容,即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若不能完成考核目标,该地区领导责任人将被追究相关责任,同时该地区的审批项目将受限,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节能减排、民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的审批不受限,其他影响项目的审批工作将中止。

2.2 我国城市的水环境实行多部门管理制度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城市水循环过程不仅具有自然特性,同时具有显著的社会属性。从取水到用水,再到排水、回用,标志着水循环结束。水循环涉及多个过程,因此当前大部分城市在管理水环境时以此进行分工管理,将责任分配到不同部门。水利部门主要负责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水务和城建部门则管理供水设施建设,城建部门对后期的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行处理,环保局主要对水体的污染进行防治管理工作。

2.3 我国城市水环境监管能力有所提升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我国从制度上对此进行了严格规范,出台了相关管理标准和规范文件,如《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及补充标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考核办法(修订)》《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管理办法》《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规范》等。相关制度的颁布,显示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水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行公开化管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在环境保护部网站向大众公布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结果;设置环保举报热线,发动全民参与水环境监管等。

3 我国城市水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以往相比,我国在城市水环境管理方面有所进步,但随着高速化的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大大增加了城市水环境的压力,出现城市用水短缺、水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弱化、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等现象。主要与我国在城市水环境管理中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滞后等问题有关。

3.1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最早在1984年颁布控制水污染的《水污染防治法》法规条例,在1996年颁布了修订版,在1988年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于2002年做出修订完善。我国推行水污染管理相关法律制度的时间相对较短,水环境管理法规并不完善,因此要从根本上对我国城市水环境进行整治,仍有很长路要走。

3.2 总量减排制度有待完善

根据行政区划,实行四层分配机制,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排污企业对污染物总量进行分配,并没有充分考虑水环境的承载力。城市降水初期雨水污染等全部污染源并没有纳入现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内。同时仅局限于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这2种污染物的管理,忽视水体自净功能和生态功能。

3.3 管理职能分散、不集中

由上文可知,当前我国多数城市在进行水污染防治和管理时,实行的是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制度,这种管理模式下各个机关部门的职能较为分散,部分职责有雷同,但是当前缺乏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资源未实现科学共享,信息公布不及时、不全面,无论是对于管理城市水环境的领导者,还是对于普通公众而言,都不利于其第一时间掌握水资源实际情况,影响相关政府部门高效解决水资源问题。

3.4 水环境管理滞后,缺乏系统规划

进行城市建设和管理时,主要依据的是城市规划内容。因此,进行城市水环境管理时必须重视城市规划。据了解,大部分城市当前正在实行的城市规划中,极少涉及到城市发展对城市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多数城市并没有系统规划水环境管理,水环境管理和治理往往跟不上城市建设发展进程。

3.5 监管能力有限

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在水环境监管方面的能力正逐步提升,但执法力量有待加强,应进一步提升各方面的监管能力。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国多数水环境监管部门难以科学监管城市地表水体水质监测项目和监测断面、排污口的排污水量水质状况,影响水环境管理。

4 我国城市水环境管理对策

城市水环境安全直接影响到我国水资源系统。我国相关部门应正确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科学规划水环境管理,全面改善我国城市水环境质量,在实现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4.1 完善水环境相关法规条例

切实落实《环境保护法》相关条例,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关要求。与此同时,针对水污染的防治进一步加强修订进程,从环境管理、控制用水、保护水源、明确划分污染责任制等多方面出发,制定法律法规,为城市水环境的正常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为了提高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循环发展,应根据地表水等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等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并做好修订工作。

4.2 系统规划城市水环境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对城市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估,实行分级分类的层次化管理,合理调配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排水及回用等子系统以及各项要素,进一步系统规划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水环境,实际上是从根源上防治城市水环境问题,避免传统管理方式产生的滞后影响,更高效地解决水环境问题,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统筹规划有助于各部门各司其职,减少因职能划分不明确产生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部门职能。

4.3 科学用水,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系统不仅有其自然属性,同时带有明显的社会属性。由于传统的粗放式水资源利用方式,没有充分遵循水的自然循环规律,导致我国大部分城市出现用水过度,污水不经过加工处理直接排放等诸多问题, 严重破坏我国的水环境。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必须合理管控水资源,首先对用水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其次是提高全民的节约用水意识,采取高效率的用水方式;再对水资源实行科学的循环利用,科学处理废水、污水,再用到工业等途径,有效集蓄并利用雨水等水源。培B公众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尊重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合理利用水资源,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高度重视,不以破坏水环境换取短暂的经济效益。

4.4 建立公开、公正的监管制度

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依据制度进行考核,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应进一步完善城市水环境监管相关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各职能部门的责任,综合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科学合理运用有限的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不应忽视公众的力量,借助公众舆论力量,让大众监管水环境,全面参与到水环境的监管中。依据相关法律条例,各部门应及时向公众城市水环境状况等信息,让公众更清楚了解政府的进展,实现和谐的民政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秉杰. 流域管理的形成、特征及发展趋势[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4):452~456.

[2]顾 森,彭 斌. 广西重要水功能区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探讨[J]. 中国水利, 2015(5):47~49.

[3]王 浩,贾仰文.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综合模拟[J].科学通报,2013(12):1067~1077.

[4]王京星.我国水污染环境行政执法的现状与改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2):81~84.

[5]蒋耀新.水环境现状与水污染防治[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4):454~456.

上一篇:2017武汉国际园林景观产业展览会9月底国博中心... 下一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