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处置室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08-16 10:00:42

门诊处置室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摘 要】目的观察门诊处置室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 统计年龄10~80多岁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共67例,全部为静脉给药。结果 高年龄段比低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多;皮肤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均有不同的表现。结论 对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观察和护理,对其导致的机体损害及时纠正,可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a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及用量下出现的与药物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近年来,随着新药药品种类的增加、剂型的变化,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越来越多,对患者的身体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及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其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每天来院接受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约300例,常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本文统计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观察护理,共67例,给药途径全部为静脉,其中部分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给药。男38例,女29例,男性比女性发生不良反应的多;年龄10~80多岁,其中60岁以上的为43例,高年龄段比低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多。

2 临床表现及损害类型

①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面部潮红、瘙痒、皮疹、荨麻疹、局部出血点,静脉炎;②呼吸系统的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哮喘;③消化系统的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肝损害;④心血管系统的反应:表现为心悸、胸闷、心慌;⑤神经系统的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局部麻木;⑥全身性损害的反应:表现为寒战、发热、过敏性休克等;

3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3.1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减退,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能力减弱,肝肾代谢与排泄功能减弱,药物代谢速度降低,从而易发生体内药物蓄积,同时易出现ADR。

3.2 由于儿童肝肾等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易导致过敏而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3.3 由于抗感染药物品种繁多,使用频率高,应用广,而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

3.4 由于中药制剂在提纯过程中将生物碱、鞣质、蛋白质等一起提出,及制剂中的杂质作为抗原成分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无肝脏的首过效应,故其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其他途径给药迅速而强烈。同时,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其对制剂的质量要求也较高,杂质过多是引发ADR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导致ADR的发生。

临床医护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慎重选择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老年患者占绝大多数,这主要与原发性疾病有关,使用药物种类的增加必然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因此,应该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和减少合并用药。

4 观察与护理

4.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除致热原。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配药,加药时间不易过长,尤其不要把打开的安瓿放置过久。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理论认识,操作规范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处理能力。

4.2 操作前询问患者用药史、过敏史,检查药品的质量,以及注射器、输液器、包装是否完好。 了解药物功能,注意配伍禁忌。对于新药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和询问药确定无误后,方可配制。加强巡视患者,观察用药后反应。对首次用药、老幼体弱患者应遵循先慢后快原则。

4.3 用药过程中如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同时报告医生给予进一步处理。保留患者输液通路,更换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水及输液器,给患者吸氧,并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

4.4 安慰患者的情绪,应与患者多交流,做心理疏导,安定患者情绪,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保留药瓶,及时做详细记录,分析原因,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解释,向患者详细介绍此药对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性,患者不能自行调快滴速,穿刺部位给予保暖,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和治疗。

5 小结

药物具有两重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导致机体的损害。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对药物不良反应有充分的理论认识,及时总结 ADR的工作情况,合理用药并努力掌握 ADR 的防治技术。应高度重视其ADR的危害性,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无明显指征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情况出现[2]。

参考文献

1 梁莉,王爱丽,倪梁朝,等.7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4):74.

2 黄晓英,梁荆芬,刘翠兰.172例门诊留查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上一篇: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