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的模式转变

时间:2022-08-16 08:37:59

生态课堂的模式转变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美术教育要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显然,美术教育与生态教育可以组成学科互利的新的教学模式,即美术生态式教育的模式。

教育生态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不单单局限于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它是指找到一种连接各个不同学科的教学主题,一个语文、数学、自然、伦理、环保等课程都可以融汇的主题,但这一主题中,美术要在其中发挥一个核心辐射作用,从而体现美术教育在呼唤真正人格方面独特的优越功能。美术课堂在模式也势必得发生改变。

一、师与生、生与生角色关系的转变

美术生态式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在师生间和谐的生态系统中,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的人格的平等。

其次是要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充分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期望激励,运用期望激励学生。老师们以满腔的爱心关心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在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时,老师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够……”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希望,使学生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三是反馈激励。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及时获悉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反馈学习成绩,及时反馈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反馈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在师生关系上,教师的作用只是多观察,最少的干预,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认识出现偏差、学具发生故障、需要老师帮助或每次都选择同种材料时,教师才需介入,且在介入中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慎用对学生的直接评价,从而充分发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宽松自由的精神氛围。

二、从注重技法到培养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的转变

在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上,几乎所有的人,包括一部分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忽视了儿童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儿童绘画并非仅仅是纯粹意义上的一幅图画的完成,它的稚拙、天真和浪漫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企及的。美术教育应该提倡“不教而教”的隐性教育方式,所谓“不教”,就是教师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一年级的美术课上,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画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山水;有的则像树林……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

三、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转变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我在教“小鸟”一课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鸟的各种叫声;在教色彩时让学生听一组音乐之后再与色彩对号入座;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把画好的画倒过来挂等等,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四、从注重结果到注重生成过程的转变

儿童画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语言,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工具。美术本来就以美感人,但在实际学习中,作为我们美术老师的自己往往忽视学生作业的体现,只要你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让我们的学生欢呼雀跃。如一次我在教学生画《可爱的动物》时,一部分学生把小动物画在纸的下面边线上,而上面边线多是一个太阳、几朵白云;中间剩下大片空白。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把小动物往中间画一点,他们说:“动物怎会在空中呢,我画的又不是鸟。”我恍然大悟:他们是把纸的底边作地平面了。我引导他们:假如我们趴矮一点看地面或是在飞机上看地面,我们的图画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把桌上的物体当做是动物,站着看和趴着看是不一样的。孩子们仔细的观察,并得出了自己的看法、结论,虽然到下课的时候有的孩子并没有完成作业,但有了生成过程,就有了收获。他们是用“心”在画画,这就是创造。积极投入、动手参与,才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完成从观察到思维直至表达的创作全过程。

兴趣的激发,无疑促使了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强烈的心理,渴望去认识、去参与,这也是当今主生态式教育对我们所作出的要求。小学美术生态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模式的转变,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积极高昂的情绪,无疑促进了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发展,体现了生态教育的思想和要求。

【作者单位:张家港中兴小学 江苏】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下一篇:裕固族口头文学作品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