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国土整治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2-08-16 08:26:18

乡镇国土整治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重庆市江北区五宝镇现状

五宝镇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东端,地处长江北岸,三面环水,背靠明月山脉,距重庆市区约40公里,幅员面积41.2平方公里,是江北区唯一保留的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农业人口占全镇的95%,是江北区正在重点发展的生态农业观光镇。该镇海拔200―350米,地形西陡东低,南北起伏较小;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充足,年均降雨量1088mm,年均温较高,积温也较大;土壤主要为紫泥土, 土壤pH值为6.5―7.5。该镇多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44.8%;而该镇经济水平落后,2007年该镇地区生产总值为78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78元,经济发展速度位于全区最末位。

二、该镇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及其对该镇经济的影响

(一)该镇耕地中旱地多且坡耕地比重大,人均耕地少

该镇的山堡、田坎、荒山很多,耕地中坡耕地比例大,坡度大于20度的坡耕地占耕地的80%以上,且由于地形的影响,大多分散分布,不利于大面积规模化的粮食耕作,制约该镇耕作业的发展和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同时,由于该镇位于典型的丘陵地形区,水田一般分布在狭长的沟谷、平坝区域,共有耕地200.24 hm2,其中旱地116.75hm2,占了58.31%,比重大。另外,2008年五宝镇人均耕地0.064公顷,低于全市人均1.07亩,人均耕地少。针对本地区旱地多,水田少,人均少且耕地生产率低的实际情况,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新型的农业化道路,实现农业生产格局的转变和农业增长方式的改变以刺激农业经济加速发展。

(二)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且大量农田荒废

该镇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镇域内农用地占全镇辖区面积的75.75%,林地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30.72%,居住用地在建设用地中所占比重大,约为30―40 %,而绿地面积小,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土质的恶化,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土地的生产效益,对该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未能起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效果,也给该镇土地合理布局增加了成本。另外,由于该镇的快速发展使镇区人口加速膨胀,居民出行对道路交通的要求更高,出现了道路交通能力难以满足居民出行需求,道路交通用地布置不规范的情况。同时,五宝镇的劳动力总量丰富,但外出务工人员占了全镇劳动力总数的56%,大量的农田荒废,使得纯农业的村镇耕地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耕地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制约着该镇农业水平的提高,影响村镇经济能力的进展,制约该镇土地利用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实现。

(三)该镇是江北区的纯农业镇,产业结构面临升级换位的挑战

五宝镇的农村土地流转仅限于在农户个体之间的流转,农户与企业、村集体之间的流转很少,且大多是农用地在农户之间的流转,未实现耕地向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的有效转变,引起该镇用地类型单一,产业特色、规模效益不明显,2007年其农业产值在全区的国内中仅占1.4%,农民人均纯收入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土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低下。且将工业局限于对农产品的初加工,导致当地支撑产业的脆弱,也是使得该区的经济一直得不到很好发展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交通道路用地和工业用地所占比例小,未形成对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带动,该镇第二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量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企业,发展较为滞后,而第三产业还基本是空白,产业格局不完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三、以土地整理为核心带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模式

乡镇级为单位的国土整治改变了以往农村土地整理单纯追求耕地数量的增加和耕地质量提高的方法,而是形成了区域内以土地整理为核心,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社会公共事业相结合,与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模式,引导农村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科学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加快区域的发展。

土地整理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土整治试点对五宝镇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将极大的改善五宝镇内部及与外界交流联系的状况,对当地的农耕事业、居民的经济意识都是巨大的冲击。在土地整治中,重视土地整理与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结合,将适量的不利于进行土地整理的中低产田、坡耕地以及未利用地改造为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积极推进对集中连片农田与农村居民点聚集区之间内部交通,以及生态旅游区和中心村对外交通道路的完善和新建,形成经济交通网络,促进该镇与外界的人员和物资交往,从生活的各方面促进该镇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结合。促进土地合理有效地流转,发挥市场机制引导耕地流转的同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保障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保证镇内的粮食安全以及区域的生态安全。保证区域的水环境质量和城乡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垃圾污染对农田质量的影响;发挥林业优势,建设防护林,完善乡镇绿色体系。同时,应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按照从事生产的不同,重点对蔬菜花木果树生产人员、水产养殖业人员、副产品加工业人员以及旅游服务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化技能的新型农民,为该镇的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土地整理与土地规模化、农业基地建设结合。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 拓展、丰富新时期农村土地整理内容。巩固五宝镇农业基础地位,搞好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结合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以合理的土地类型配置、土地利用格局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对坡地、贫瘠地和分散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使耕地集中连片分布,农村居民点集中布局,充分有效地促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主要发展花卉果树种植和特色蔬菜种植产业。积极利用江河、森林等资源,发展会议度假、休闲疗养等生态旅游产业,建设以都市农业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先导、生态旅游业为动力的新型农业基地。

四、结语

当前乡镇土地利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认识,而五宝镇的国家试点对于推进乡镇的土地利用合理化、科学化具有重大的意义。要使土地的利用真正适应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减少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以土地经济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实现,以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刘雯,1988年生,湖南衡阳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土地规划、土地管理)

上一篇:金融危机催生下加大社保投入的作用 下一篇:工业反哺农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