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个人理财辟出分水岭

时间:2022-08-16 07:21:08

银行个人理财辟出分水岭

自去年以来,各家银行纷纷卷入理财计划发行大战中,有数据称,截至去年年底,各行人民币理财计划累计销售已达300亿元。而就在这繁花似锦的表象下,商业银行的种种不规范行为亦令监管层头痛不已:有些银行明确规定投资者在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时,必须附带一定量的储蓄存款;有些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起点仅为1000元;有些银行借人民币理财实行逃税;还有不少银行借人民币理财之名,行高息揽储之实。

为此,银监会5月25日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以加强对银行个人理财的风险控制。可以肯定,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将产生一道明显的“分水岭”。

外币理财散户将淡出

根据相关意见,即便销售起点被界定为最低的理财计划,其起点金额也高达人民币5万元或5000美元(或等值外币)。这意味着,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大部分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认购起点将被强制抬高。

“这主要会影响到各家银行的外币理财客户,散户将被淡出市场。”工行上海分行专家指出,“外币理财产品刚推出时,门槛是很高的――1万美元,但后来一家银行推出1000美元起点后,所有银行都跟风降低了门槛,有的银行甚至推出了100美元的超低门槛。这对于银行吸引客户是很有利的,但如果银行吸引的散户太多,理财的成本就会变高,收益率无法明显提升,这不利于理财业务的长期发展。”

私人银行服务将推广

记者注意到,《暂行办法》十分鼓励各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服务,细分客户群。其中提到,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可以协商签订有关理财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这预示着,银行将根据客户的经济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开发出更多个性化的理财产品。

银行专家指出,此举是要求国内银行理财服务与国际接轨,完善的“私人银行”业务正是外资银行的一大长处,中资银行的事先预热是必要的。

“霸王条款”有望被打破

值得一提的是,《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有可能将银行中间业务收费中的某些“霸王条款”打破。

《暂行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商业银行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需要统一调整与客户签订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时,应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客户;商业银行根据业务发展和投资管理情况需要对已签订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进行调整时,应获得客户的同意。

一旦该规定落实,将意味着银行单方面修改服务条款、客户被动接受或放弃银行服务的惯例将被打破。这一规定不但给了银行客户知情权,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客户在收费问题上的反对权。

(摘自2005年5月31日《城市金融报》)

上一篇:央行贴息可推动小额农贷发展 下一篇:晋冀豫三县(市)联动反假币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