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环境优化状态下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

时间:2022-08-16 07:11:02

高校网络环境优化状态下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

【摘 要】无线网络环境下,对银川能源学院学生进行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在网络环境的优化下,使用手机上网更加频繁,对手机的依赖性更强,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无线网络环境 大学生 手机使用情况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20-02

伴随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网络环境日益优化,目前全国各高校基本都实现了无线网覆盖校园的条件,银川能源学院也在2014年底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无线网络的使用能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工作环境,同时也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校园里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的学生,而且该现象愈演愈烈。本课题通过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无线网络环境下的银川能源学院学生使用手机情况做进一步调查,针对当前大学校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意见或建议。

一 无线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50份,回收870份,调查对象随机,不分性别、专业、年级,回收率为91.6%。

银川能源学院学生手机上网使用基本情况:目前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使用率已达到百分之百,手机上网普及率也达到百分之百。校园无线网络开通后,几乎所有学生现在上网都选择用无线网。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无线网络开通后比开通前使用手机上网时间更长,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更高。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时间在三年以上的有81.5%,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晚上睡觉不关闭手机,并且网络处于开通中。手机上网的具体行为(该题目为多选)主要有:用于QQ、微信、陌陌等聊天工具进行社交(96.3%);购物59.3%;看电视剧、看电影、玩网络游戏、听音乐59.3%,这三项排名前三位,还有阅览新闻信息和用于学习等选项排在后面。白天上课或自习时仅有7.4%的学生表示会自觉将手机调成静音或关闭手机。59.3%的受调查学生有过对手机声音幻听的经历,并且有44.4%的学生有过因为长时间没有听到手机声音或接不到消息时情绪会有低落或者焦虑的感觉。85.1%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玩手机会耽误学习,而且88.9%的学生认为过度使用手机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问及是否会有意识减少使用手机时,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回答“是”。在问及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是否存在其他问题时,绝大多数同学抱怨上网速度慢、手机电池使用时间短等影响其使用手机的问题,鲜有学生提到需要适时适度使用手机。在问及学生是否有过度使用手机的相关问题时,至少三分之二的同学否认这一点,但据老师和辅导员的观察,情况并非学生做问卷调查时所反映的结果那样。

二 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一,大学生心理需要。学生只身一人在外求学,远离家人和朋友,难免产生寂寞和空虚的情绪,在这种情形下,通过使用手机QQ、微信等聊天社交软件,与他人在网上聊天,排遣心中孤寂的情绪,尤其是在大一新入校学生中,学生玩手机的心理需求更为突出。最近一年多时间,微信的使用率超过QQ,成为大学生社交的主要网络聊天工具。

第二,大学生活枯燥乏味。学生校园生活的空间狭小,仅限于教室、宿舍等场所,离家路途远,多数同学不能经常回家,生活内容相对单一,加上专业课学习难度大,不少学生认为大学生活非常枯燥、无聊,为打发空余时间就经常通过手机上网聊天、下载并用手机观看影视剧等,逐渐在其他时间也形成长期使用手机上网的习惯。

第三,自我约束能力差。银川能源学院是民办学校,学生入学成绩低,理论课学习基础本来就很薄弱,加之学生本身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校园生活远离父母监管,手机上网玩耍容易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久而久之,依赖性更强。

第四,对手机的长期依赖。据这次调查统计显示,81.5%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网龄为三年以上,也就是说并非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用手机上网,这说明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使用手机上网已经是常态的行为,采取措施限制使用手机上网,短时期内难有成效。

2.社会及学校管理的漏洞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把我们带入3G、4G时代,上网更便捷也更经济实惠,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手机控”的行列。加上为了盈利,吸引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手机网络运营商推出更多更优惠的产品供学生消费使用,为吸引学生眼球,不择手段,甚至不良信息和非法内容。同时,现在各高校为吸引生源,以优化校园网络环境设施作为吸引学生前来就读的一个条件。无线网络因为费用低、信号强、流量大、使用更加划算,能完全满足学生上网需求,学生普遍都选择这种方式上网。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隐蔽性,学校管理部门也缺乏有效监管,致使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现象愈加严重,甚至学生在上课时间或重要场合使用手机上网都已成为普遍现象。

3.教师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单一

时代在变,人的需求也在变,现在的“90后”学生是在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自我意识强,知识需求也和以往学生不同,教材有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时展和学生的需要,老师教授的部分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加之原有的旧式、呆板等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更不愿意去思考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学生就在课堂等学习场所使用手机消磨时间,课下更是不会钻研学习内容。久而久之,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便形成一种习惯。

三 过度使用手机产生的危害

人是使用手机的主体,但过度使用手机就会沦为手机的奴隶。大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过度使用手机会让学生心理产生依赖感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在人际交往上,过度依赖手机会导致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他们习惯网络环境中虚拟的人际交往方式,长期下去会让他们漠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淡化亲情和友情,最终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智能手机上网,信息量大,功能日益齐备,大学生有问题就习惯通过手机上网解决,逐渐失去自我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过度使用手机还会引发其他问题,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解决手机过度使用问题迫在眉睫。

四 解决当前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问题的策略

1.社会负起责任,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手机网络环境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假如学生一味沉迷于手机上网,荒废学业的同时身心健康也遭受极大伤害,社会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联手打造健康的绿色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研发更多适合学生学习使用的APP软件程序,严把网络质量关,严禁不良信息与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混淆视听的内容出现在网络中。

2.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加强管理,为学生建立更多有益的手机网络平台

既然在学生中手机上网现象如此普遍,就不能用禁止使用手机或禁止网络的方式来约束学生,这样只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近期宁夏部分高校试行的硬性手段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已经造成学生的群体性对抗,最后校方只能退让结束试行办法,恢复网络。因此,只能顺应形势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合理正确使用手机,并在校园建立手机网络平台,比如建立微信公众号,推行手机报,举办手机摄影大赛、微电影展播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校园活动中,丰富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挖掘出手机的积极作用。

3.老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阶段,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是各位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只有对症下药,处理好教材内容,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课上禁止使用手机上网是较有难度的,教师只有摒弃高姿态,做出表率,自己不做“手机控”,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查询,组织材料,解决问题。并介绍适合学生学习的APP软件,如课程格子、智联招聘、英语四级君等。让手机不再只是学生的娱乐工具,教会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帮助学习。

4.加强学生自身的媒介修养,自觉抵制“手机依赖”和危害信息

学生是使用手机的主体,学生要发挥内因的积极作用,自觉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对自己、对家人朋友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严格要求自己,把控手机上网的时间和空间,逐步摆脱手机对自身的控制,真正做手机的主人。

总之,过度使用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已是普遍现象,需要社会各界重视并行动起来,减少手机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让手机真正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工具,让学生从沉迷于手机的泥潭中走出来。

参考文献

[1]罗玉华、黄彦萍、游敏惠.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张玉新.试析手机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

上一篇:嘉兴环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下一篇:关注倾听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