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之乡说葛洪

时间:2022-08-16 04:52:31

永福县城西北,有一小镇,大号百寿。早就听说东晋葛洪在此炼丹,我对其真实性一直存疑,怕是后人附会,看到文字记载,方知百寿原为县治,为西晋太康二年所设。应该说,一千七百多年前,这个地方就很有一点名气了。道家讲究修炼,追求长生不老。葛洪作为一个道家重要人物,不恋朝廷官位,主动向皇上“求为勾漏令”。其原因很单纯,只为他听说北流这里盛产丹砂,可以实践他的炼丹理论。结果很可能他没能在北流找到丹砂,却听说始安(桂林)附近的百寿有丹砂井,他便慕名而来了。来此一番考证,乃记入《抱朴子》,“廖扶,汉初始安县人,家有丹砂井,寿一百五十八岁”,并见证“一族百口饮之多寿”。汉晋年代相隔不远,葛洪的记载可信。

自葛洪《抱朴子》丹砂井文字甫一传世,便牢牢牵住了唐宋以来的文人墨客的目光,王维诗曰:“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李白亦云:“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大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劲头。

葛洪炼丹的小山,原本叫“葛祖山”,后来当地人起了一个俗名“对河山”。我觉得还是改回原名好。今日的百姓,不也仍然把葛洪当年借以攀援的满山藤萝叫“葛藤”,把它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根部叫做“葛根”么?至今杭州西湖北岸建有保俶塔的那一片山岭,亦因葛洪曾经在彼炼过丹仍称“葛岭”。葛洪在中国道教地位很高,知名度也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嘛。

山下一岩,不大,一人修炼,正得其所。廖扶一族所饮的丹砂井就在岩前数丈,想当年葛洪日常所饮及炼丹用的,正是此水。丹砂井传说颇多,曾经数度湮不可寻。今躬逢太平盛世,因而凿之,有甘泉汩汩而出。掬而饮之,甘洌可口。

岩得名,因了葛洪;岩出名,却为壁穹上的那个大大的“寿”字。字高一点七七米,宽一点四八米。字为阳刻,整体间架为楷书,细看又蕴含多种笔意,起笔收笔皆为圆头小篆,其蚕头燕尾又为汉隶笔势,右下“寸”字的一点,露飞白,为章草。大“寿”之中,阴刻了一百个小“寿”字,字中有字,颇耐咀嚼。而倘若仅止于此,也还不算神奇,别处也有类似工艺品,它的珍贵在于字字皆有出处——每一字旁,均刻有一方印章,注明此字出自何处,可谓无一字无来历。因勒石年代为南宋绍定己丑年,因而选字下限为宋四家,有“蔡(襄)书”等,由宋上溯,则有唐“虞(世南)书”、唐“怀素”、晋王羲之“换鹅经”、秦“程邈”等,再往上,则为金文(商鼎、周鼎、汉鼎)、石鼓文、西夏台书、甲骨文等;再往上溯,深不可测,直可追溯到仓颉“观鸟兽之迹,初造书契”的时代甚至更远。遥想我们的祖先,观摩自然百态,用其象形以纪年记事,遂有火文、水文、树文、叶文、龙文、狮文、箭文、芝草文、星斗文、蝌蚪文、聚宝文等。细看“寿”字右下一点,内藏两个“寿”字,左边一个为聚宝文,笔画由象牙、犀角、龟板、珊瑚、玛瑙等构成,似可看出古代民族融和乃至中外文化交流之轨迹。

以前就听说一个流传得很广的故事,说是有人见一八十老叟在屋前啼哭,人问何故,答云父亲打我;再问为何打你,答云因为我不听我爷爷的话。据说当时的知县史渭,在访询一桩水利纠纷案时,也经历了一番类似的情景。山中常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而乡里期颐老人甚多,米寿者更不可胜数,史渭无穷感慨,遂萌发镌刻百寿图的意念。时光流逝,多少达官显贵了无烟痕,而七品史渭则与当年之善举一道流芳千古。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信然。

出寿字岩,左望,有大树挺立村头,冠盖庞然,浓荫蔽日。近前,但见树身灰褐,质朴粗厚,淳淳然若野外长年劳作的苍髯老者。大树胸围五点三一米,七个小学生手拉手,正好一圈。本地人叫“凉木树”。那年来了一位专门研究植物的学者,他说,这树的植物学名叫重阳木,又名水蚬木,是热带、亚热带的特有树种。他曾去过十四个国家考察,当年在我国西双版纳发现一株胸围一点九米的重阳木曾令他激动不已。据他所看过的资料记载,世界上最大的一株重阳木在北非的摩洛哥,胸围也只有三点八米。“这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重阳木!”这可是专家说的。这世间罕有的古树,是否与葛仙翁同岁,值得稽考。

绕树一匝,进入村落。秦砖汉瓦,房舍井然。村中偶见小憩的村民,或蹲或坐,皆眉目和善,温润迎人。见此顿时想起陆放翁之“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句。绕过曲径,但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进得门来,早有四位老妪靠在木沙发上,迎接我们的到来。为首一位,已过百龄;其余三位,八十九十不等。我在百岁老人身旁小心坐下,摸着老人的手,感到温暖柔和,我说了一些问候的话,声音并不大,担心老人听不清楚,老人竟能作答曰,这两年耳朵有点背了,还能走动云云。说话间,进来几个五六十岁笑眯眯的汉子,大约是老人的儿孙之辈,捧了许多脐橙,给我们每人两个,堂屋里的气氛很是和谐。

本世纪以前,百岁老人我只是从报纸上得知,从画报上见过。如今,一个活生生的老寿星就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不由人不生发一番人生世事的感慨。

葛洪撰《抱朴子》记载此地长寿现象,距今已历一千六百余年。据当地文化界朋友介绍,凡是能查到的与此地有关的古籍,都有百岁老人的记载,可以说,历朝历代,百寿这个地方的百岁老人都没有间断过。据近年人口普查,永福县尚健在的百岁老人有三十余位,九十岁至九十九岁的老人有近千人,八十岁至八十九岁的老人有四千多人。从百岁老人所占人口比例看,这里超过了几乎所有的长寿之乡。

道家一求得寿,二求得仙。得仙只是幻想,得寿却在眼前。葛洪有知,宁不含笑!

上一篇:退市风险下创业板企业风险管理探讨 下一篇:参旗与九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