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农业竞争力研究比较

时间:2022-08-16 03:57:36

中部农业竞争力研究比较

摘要:

本文对“十五”末期的中部农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定量分析了__农业优势行业竞争力和农业科技竞争力的水平和特点,提出了持续稳定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6点对策。

关键词: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战略对策

一、__农业竞争力现状与特点

1、农业综合竞争力测度结果

表2的结果显示,中部6省的农业整体竞争力水平有明显的差别。其整体竞争力综合指数从大到小排序结果为__(39)、__(35)、__(29)、__(27)、__(26)、__(13)。

本文的农业综合竞争力测度是6个子系统测度的加权求和。所以竞争力子系统的测度值直接影响农业竞争力水平。在中部6省中,__农业竞争力排第一位,其6个子系统竞争力相当均衡。但在全国31个省市中,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分。比全国第一梯队的江苏、浙江和山东分别低16、14和12分。因此,我们根据综合测度结果得出初步的结论是,__在中部地区是农业强省,在全国范围只是农业大省,与沿海农业强省相比,竞争实力明显不足。

表2中部6省 沿海5省农业竞争力综合指数比较

__河南江西湖北安徽山西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全国

规模竞争力3.75.92.45.03.00.07.93.98.34.95.42.7

要素竞争力3.71.12.02.71.91.35.23.04.34.23.77.7

结构竞争力5.14.33.92.14.10.02.53.72.84.74.12.8

现代化竞争力5.15.53.51.43.70.66.27.63.85.44.04.5

成长竞争力1.72.61.81.00.93.25.97.95.14.33.32.7

环境竞争力5.44.05.45.14.02.63.66.97.65.26.44.2

综合竞争力393529272613555351474246

原始数据来源:20__年中国统计年鉴

2、农业竞争力子系统分析。

根据中部6省农业竞争力的测度结果,结合__省与沿海5省对比的实际情况,我们对6个子系统进行了分析,发现__农业竞争力子系统存在3强3弱的特征:

①结构竞争力强。中部省区结构竞争力最强的是__和河南。居中的有安徽和江西,排在后面的是湖北和山西。__和河南的结构竞争力其实不相上下,林牧渔业产值和第一产业比重基本相同,只是大农业从业人数有一倍之差。与沿海5省比较,__的农业结构竞争力明显较强,是江苏、山东的2倍,比广东、福建和浙江的得分高。

②要素竞争力比较强。中部六省农业要素竞争力的排序结果,__农业要素竞争力排在第一,湖北第二位。与沿海5省比较,__农业要素竞争力与广东相同,比浙江高0.7分,但明显弱于江苏和山东。江苏的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比__多2.46亩,而山东的农业投资是__的4.5倍!

③环境竞争力较强。表2的测度结果还显示,中部6省农业环境竞争力分为强弱不同两个梯队。强队有__、江西、湖北,三队的环境竞争力指数接近,都在5.3左右,__和江西排在强队的首位。沿海5省中,比__强的有山东、浙江和广东。福建、江苏的农业环境竞争力比__弱。自然环境的强弱,一方面主要是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人为因素的干扰,例如中央台焦点访谈节目(20__年4月第二周)报道了福建厦门的毁林事件,2年内20__亩原始生态公益森林被盗伐,200公顷的生态公益速生林被林业部门违规采伐。

④规模竞争力偏弱。从中部六省农业规模竞争力排名来看,__第3位,落后于河南、湖北两省。河南是中国的第一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和人均耕地几乎是__的两倍;而湖北省农业规模竞争力高于__,主要得益于其农村人均劳动生产率是__的1.5倍。与沿海5省比较,__农业规模竞争力接近浙江,大大弱于其他4省,是山东、江苏的1/2,广东的2/3,福建的4/5。

⑤成长竞争力弱。中部6省区农业成长竞争力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山西和河南,__列第三位,居然不如山西。__户均固定资产原值和农业平均增长率偏低。而农业增长率的偏低主要与农业生产成本偏高和比较收益降低有关。而沿海5省农业成长竞争力是__省的几何倍数,即强大2至4倍!究其原因,一是__离发达的珠三角经济区较近,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出广东大工;二是“十五”期间__的工业化战略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吸引了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田土荒废现象明显,农业增长和成长性受到较大的打击。

⑥现代化竞争力中等偏弱。从表2的结果看出,河南作为中部的农业强省,其现代化竞争力是最强的。河南的1/3以上农村地处黄淮海平原,地貌特征有利于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和灌溉,他农用电使用量是中部最多的省区。__的现代化竞争力排在中部6省的第二位,但比浙江、江苏弱,与福建显示相似。__的有效灌溉面积和安徽相近,但每公顷农机总动力和用电量明显高于安徽,农业机械的特点是以小型为主,适应于丘冈地的地貌特征。

二、优势行业竟争力分析

1、种植业竞争力。

__种植业竞争力指数31.7分,在中部加沿海11省中排列第六,在中部6省中排列第四(详见表3)。

表3中部加沿海11省农业三大行业竞争力比较

竞争力__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广东湖北江西河南安徽山西

种植业31.711.570.723.880.729.053.416.871.434.03.59

畜牧业65.68.735.719.790.040.344.426.393.738.55.69

水产业33.339.773.452.243.866.153.638.611.828.610.00

原始数据来源:20__年中国统计年鉴

__种植业竞争力水平偏低但呈现3个特点:一是总规模优势明显但组织程度较低。__种植业产值规模在周边省份中居2位,在全国31省市排前10位。但种植业的生产还处于以农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生产方式。各种行业协会,互助会等非正式组织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参与程度偏低。二是具有一定的产品价格优势,但商品率较低。由于种植业的生产水平较高,部分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多数种植业产品在市场上是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但由于__的农村人口多,农产品以满足自身需求为主,高品质率低于45,从而影响到对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三是要素竞争力强,但缺少持续的后劲。__种植业新品种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而__种植业要素竞争力优势,因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偏低,有减弱的倾向。

2、畜牧业竞争力。

__畜牧业竞争力指数达到65.6分,在中部加沿海11省中排列第三,在中部6省中排

列第二(详见表3),证明__畜牧业竞争力水平较高。畜牧业规模竞争力中,生产基地的贡献很大,例如瘦肉型猪基地县出栏肉猪占全省总数的85,基地外销商品量占总销量的95,良种猪的覆盖也由1990年的83上长到20__年的94.5,大大提高了猪业的生产力水平。而城步县南山牧场的快速成长为__畜牧业的结构优化树立了榜样,通过人工种草技术创新,改良7千公顷天然草场的营养类型,草场利用率提高2-3倍,并带动周边5县发展草场2.5万公顷,使__的瘦肉牛、山羊出栏数分别突破了206万头和840万头,“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7.6。

3、渔业竞争力。

__渔业竞争力指数只有33.3分,在中部加沿海11省中排列第八,证明__的渔业竞争力相对于沿海省份很弱;在中部6省中排列第三。淡水渔业产值由1990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__年的119.92亿元,年均递增12以上。说明__的淡水渔业成长性较好,竞争力的提升潜力较大。三、农业科技竞争力评价

我们以20__年各省农业科研院所公布的人才、环境和科研成果数据为基础,应用综合评分法,选取10个指标构建了农业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计算了中部加浙江、江苏共8个省的农业科技竞争力水平,结果显示:__综合得分71.5分,比浙江多32.9分,比江苏少4.1分,在中部6省中居首位。具体结果见表4。

表4中部6省 2强农业科技竞争力测度结果

__浙江江苏湖北江西河南安徽山西

农业科技环境14.09.827.814.33.49.77.58.7

农业科技人才24.513.630.516.94.317.00.06.1

农业科技成果33.015.217.25.32.47.91.96.4

农业科技竞争力71.538.675.636.610.234.69.321.2

注:该表计算所需的原始数据来自各省农业科研院所网站。

__农业科研环境和科研机构在中部6省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农业科研环境竞争力指数14.0,比湖北少0.3分,但比江苏少13.8分;在中部6省中屈居第二。

__农业科技人才竞争力指数24.5分,在中部6省中排位第一,比河南多7.5分。但比江苏少了6分。从高级职称总量上看,__农业科技人才占有一定优势。但学科分布不均衡。其中人才优势学科有: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学、生态学、植物病理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茶学、森林培育。图1显示博士导在农、林、牧、渔等四大产业的分布大约是64:25:2:9。图2显示副高以上人员在农、林、牧、渔等四大产业的分布大致是54:36:3:7,说明农业科技人才竞争力强的产业是农业和林业。

__省农业科技成果竞争力指数33分,在中部6省中居第一。比科技强省浙江、江苏分别多出18分和15分。自1981年至今,__农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实力雄厚的科技显性竞争力。历年来共承担并完成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2588项,与江苏、浙江不相上下,但__的部级重点项目392项。比江苏、浙江要多25以上,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学大会奖等等名目的重要奖项计180多项。是江苏、浙江的3倍和3.5倍。__农业科技国家重点项目获奖率高达到46,证明__省农业科技人才具有极强的科研能力和竞争力水平。

四、提升__农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农业国际化竞争给中国农业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__农业离不开也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国际竞争。虽然现有的__农业竞争力在中部6省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并不具备国内强势地位,更没有国际竞争力优势。而且竞争力是动态变化的,欲将今天有限优势保持到明天,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寻找持续稳定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性对策。

1.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文化竞争力

新型现代化农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包括新的农技素质、新的文化素质和新的价值观念素质三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是农民综合素质的基础,体现农民的成长潜质;农技素质是核心,体现农业要素生产力水平;价值观念素质是灵魂,体现现代农业使命的实现能力和农业文化的活力。什么样的农业文化产生什么样的农业形态。什么样的农业形态产生什么级别的竞争力。如果说农业集约化、科技化、生态化是现代化竞争力,那么农业文化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农民的农业价值观是最深层的农业发展动力,它深刻地影响一切外在的竞争力。__现有农业文化的传统性和消极性,已不能适应农业新产业发展的需要。__新农村建设、新农业发展呼唤现代农业新文化。

2.改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环境,提升科技竞争力

__要成为农业强省,环境竞争力必须赶超沿海5省。最根本的途径是发挥__农业科技优势,着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因为农业科技竞争力既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又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脱贫致富的源动力,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今后5年或更长的时期应当继续努力改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环境,主要有3个着力点:一是加大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投入。农业和其他行业有所不同的是创新的主体必须以农业科研院所为主,龙头企业为辅,最大的支持者是国家财政。二是多渠道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尤其是院士级别的学术带头人的良性有效机制。__农业科技界目前只有3个本土院士,尚未成功引进外省或国外顶级人才。而河南引进了8个农口两院院士。三是构建强有力的农业低成本创新支持系统,培育__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省政府,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及其他有利条款,迅速形成对农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支持系统,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和低成本开发,以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3.发展高效、生态化农业,构建新型现代化竞争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以发展新农业即新型现代农业为基础。__省是典型的人多资源少的农业大省,因此,__的新型现代农业就是要发展以特色农业和集约农业为重点的生态化农业。特色农业的本质是“稀缺、高价”,集约农业的本质是“优质、高效”,而生态化农业的本质则是“持续、健康”。我们必须针对省情民情,创新现代化观念,与新型工业化相呼应,走以生态化为主题目标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竞争力。

建设__的高效生态化农业可以拓展3条主线:第一条是建立符合省情实际的“高优、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基地⑵。其关键举措是加快推广应用绿色农业专用肥和生物农药,依托植保创新,改进农产品生产技术和转基因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二条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城市休闲度假的生活方式正在流行,这是现代社会的长期主流趋势,应抓住机遇,发展观光农业,优化休闲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的多元化竞争力。第三条是生态价值链农业。视不同市县的条件,分别推广庭院生态经济,种养生态链立体农业和有机无公害农业。努力培育农民的现代化新理念,打造21世纪__农业的生态化竞争力。

4.增加草、畜结构比重,减低粮猪结构性依赖,提升结构竞争力

__农业在中部地区属于结构竞争力最强的省份。但这种竞争优势对粮猪结构依赖性偏高。20__年,__粮食产值393.4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45,出栏生猪产值429亿元占畜牧产值的53.8。也就是说__农业规模竞争力对粮猪结构依存度接近50。由于国民肉食消费结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向鱼类和草食畜倾斜的长期趋势,牲猪生产越多,猪肉价格不可避免下跌越深。规模养猪业已经连续3年全国全面亏损。粮猪结构面临着缺乏长期盈利能力。__农

业发展如果不能尽快摆脱对粮猪结构的过度依赖,现在的结构竞争力优势很快就变成劣势。因此,结构优化战略的关键举措,是弱化粮猪型结构,强化粮、渔结构和草、畜结构。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引导和扶持渔业和草畜业的生产发展,在结构战略转移中完成__农业竞争力提升的长效机制。5.加重农业基础设施的政府投入,稳定要素竞争力

在第一节的竞争力测度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__的要素竞争力在中部6省中较强,但与沿海农业强省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其实,差距的实质就在于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力度和投资结构。过去几年,__财政支农力度平均33.6亿,不到沿海强省山东的1/7。而有限的支农资金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比例是1:4,也就是80资金投入到乡村道路和农电网等生活设施上。20__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比重更是降低到了5.5。这种投入结构提升了农业环境竞争力,而削弱了要素竞争力。稳定人均耕地占有量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要素竞争力的两个关键点。因此,在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投入结构比例的协调,适当加重农业基础设施的政府投入,稳定__农业要素竞争力。

6.深化农业组织制度改革,拓展产业化经营,构建成长竞争力

成长竞争力的两个关键指标是农民收入和企业涉农的积极性(既利润率)。以往的政府机构改革和惠农政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免征农业税后,农民虽得了实惠,减少了负担,但__农民的收入机会和农业创收能力没能根本改善,农业产业的成长竞争力仍然很弱。现实中有限的实惠很快就被环境中无限“手段”逐步消除。一方面,寄生于农业的“食物链”没有减少,只要这些“食物链”还大量存在,就会寻找间接管道吸取农业的“养份”;另一方面,减人不减事的机构改革让各级政府官员疲于奔命,寻求“补偿”的冲动使行政管理成本不降反增。农村农业农民新的“负担”形式逐渐产生。因此,必须深化农村组织制度改革,优化农业产业化环境,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企业利润。拓展产业化经营,构筑成长竞争力。

作者龙江松__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彦云,中国31省市三大主力产业行业竞争力评价分析”系列报告,__信息网,20__

2.陆芳,提高福建省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思路与基本对策,福建论坛,20__,(4)

3.游士兵,农业竞争力的测度与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__,(7)

4.赵美玲,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__,(6)

5.中国农业全书__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__

上一篇:中部地区“空心村”问题探析 下一篇:市卫生防疫站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