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孩子也是潜力股

时间:2022-08-16 03:11:49

我的儿子小撒进入一家私立外语幼儿园之后,比别的孩子都难以适应幼儿园生活。他先是哭了一个月(几乎不在幼儿园吃任何东西),然后又病了大半个月。在幼儿园他常常尿裤子,不太听指挥,让老师非常头痛。

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我还是不得不跟幼儿园园长一起面对儿子“是否需要推迟一段时间再入园”这个问题。

园长一脸温和地对我说:“在国外,孩子们需要经过相应的考察才能确定他去上午班(只在幼儿园待半天)还是下午班(不再需要午休,可一整天待在幼儿园)。在国内,我们大多数幼儿园是根据年龄一刀切,这难免让有些孩子特别不适应。”

看到我脸上的尴尬,她宽慰我说:“有些孩子只是在这个阶段不适应幼儿园,这不代表不够优秀。因人施教,很有可能会超过其他的孩子。”

园长给我做了一份有关孩子情况的问卷测试(内容来自康涅狄格州一所幼儿园)。根据这份问卷,分数到达80分以上,就应考虑晚入园半年到一年。测试下来,我发现小撒几乎接近满分。

小撒在家里的半年

让小撒在家里再待半年,对我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决定。中国人都好面子。我不知道面对小区里同龄孩子妈妈们的询问时,应该如何回答?我更不知道面对亲戚朋友的质疑时,我会不会感到无地自容!

小撒却非常开心,他不再像入园期间的屡屡生病,情绪和健康变得好起来。看到我失落的样子,老公安慰我:“我们儿子是大器晚成,让他无忧无虑地玩半年吧,咱们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的。”

在老公的建议下,我仔细阅读了幼儿园给我的相关测试,关注儿子特别缺乏的几方面内容。比如:独立性、注意力、手指动作熟练程度、听从师长指挥、合作性、自理能力等方面。

为了让他能渐渐赶上大部队,我在生活中刻意培养他,比如教他剪纸、使用勺子筷子等。我也把他在家的时间,划分为“上课时间”和“游戏时间”。我们的“上课时间”从20分钟开始,要求他“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当他不愿意按着我的指令去做时,我就以“老师”而非“妈妈”的身份跟他好好讲道理。渐渐地,小撒能够尝试着将一件事情做完,并且懂得“上课时间”应该有相应的规矩。

除此之外,我还根据小撒的兴趣给他报了一个搭积木的兴趣班。每天,他在那里上课1个小时,逐渐有了一两个好朋友,学习合作与分享。当然,尴尬是难免的。我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别人我的儿子是“Slow”(晚一点)而非“Stupid”(笨一点)。

好在,大家的思想越来越开明,她们都会鼓励我,让我相信小撒会很快适应团体生活。

晚入园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一天,我读到凯瑟琳.麦肯在《纽约时报》专栏中的一篇文章。文章讲到一个5岁的小孩去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感受:我们走进了一个有舞台的大屋子……有一个老师站了出来,神色不安,好像丢了一个学生,我希望他不是丢了我……有些孩子表演唱歌,他们在台上跳舞踢腿,我希望老师不会让我上去跳……我有些担心,假如在这里上学的话,我的书里面就没有图画了……我觉得他们学的实在是太多了,我不喜欢这里。

这些文字,帮助我进入了孩子的视角与世界。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忽然进入小学的生活是这么可怕的事情啊!以此类推,对我这个心智发育比较晚的儿子来说,进入幼儿园也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我忽然理解为什么他会那么不适应!理解幼儿园为什么建议我们晚半年入学,这并不是要为难我们,而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夜里,我搂着儿子听他讲自己为什么讨厌幼儿园。当他语无伦次地讲了一大通后,我告诉他:“宝贝,有一天你会喜欢上幼儿园。我保证,有一天你不会哭着进去,而是快快乐乐地跟我说再见。”小撒懵懵懂懂地看着我,他笑得非常开心。

看着孩子天使般的眼睛,我忽然明白了:上帝创造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非要用相同的标准去要求他们,那么对孩子无疑是一种摧残。

怪不得,我在美国生活的闺蜜告诉我:在美国有相当部分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会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先进入“小学学前班的预备班”,再进入“小学学前班”,之后或许还要读“一年级预备班”。

我想:假如中国的家长看到孩子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先留级三次,那岂不是要疯掉了?不过,绝大多数在起跑线上晚一步的孩子,并没有迟迟落后。相反,当他们基础扎实之后,在后期学习中展示出惊人的潜力。

收获孩子的快乐成长

经过半年的预备,我的儿子小撒在各方面进步很大。

经过持之以恒的“在家训练”和“兴趣班的集体生活”,小撒长大了很多。他与我分别时不再哭泣,而且有了独立感,并且可以投入集体活动。

经过测试和观察,幼儿园非常欢迎小撒。园长答应我说,如果小撒在“托班”适应得很好,他可以在几个月之后“跳班”到同龄人的队伍中。

经过这半年的锤炼,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提高了。我更明白自己当初“绑架”儿子去幼儿园是揠苗助长的!

但愿更多“Slow boy”(发育较晚的男孩)家长可以吸取我的经验,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也不要将他与别人相比。只要尊重他独立的个体,耐心地训练和鼓励,一定会收获孩子的快乐成长和大器晚成!

编后:读完小撒的故事后,一边庆幸小撒妈妈的坚持与努力终于让一个“慢”男孩融入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但同时也在想,小撒初次入园不适应的问题,实际上与入园前准备不足有很大关系。一个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是他们人生路上向社会化迈的第一步,要走好这一步,家长提前做好家园衔接工作非常重要。当孩子从一个熟悉的、随意的、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相对秩序化的集体环境之前,需要先培养他在独立生活、语言表达、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意味着至少从入园半年前就要着意培养了,甚至可以说,对孩子这些能力的培养,从孩子一出生起,爸爸妈妈们就可以开始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上一篇:给水做个“体检” 下一篇:“捣乱”游戏是孩子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