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碱

时间:2022-08-16 02:11:08

生活中的碱

现在一般家庭里很少有碱了,要知道,20年前,碱是每个家庭的生活必需品,是市场上的紧俏商品,就如以前的粮食和燃料一样曾凭供应券配给过。

我对碱的深刻记忆是它神奇的香味。其实碱在买来时,像石块,如纯白的大理石,但很毛糙,而且脆,经不起敲打。放久了,遇到空气中的湿气就会发泡,松成一堆粉末,像白面粉状。它没挥发性,所以没什么气味,然而添加在食品中,就那么一点点,神奇的香味就出来了。

最早的印象来自60年代初。那年,麦收时节,江南接连四十多天的阴雨,没见一个太阳,地里成熟的麦子淋得都发起芽来了。那年头,粮食紧张得要命,人们刚熬过青黄不接的荒春,直盯着麦子上场能吃上白面,可天公自说自话只管下雨,全然不顾百姓饥荒。没办法了,抢收吧,湿的麦子也要收。不几天,家家屋里匾、盆、门板等都摊上湿麦子。没碾成粉的况且是湿的麦子除了砸扁熬粥吃,还能做啥吃。稀且寡味的麦片粥几顿下来吃得人直想吐。这时,我母亲不知是学来的还是自己发明的,就用湿麦做起窝窝头来了。先把麦子压扁了,洒上少许碱,用少量烫水一淋,搓翻几遍,就用劲捏出一个个窝窝头来了,然后放进蒸笼一蒸,待蒸笼冒蒸汽了,满屋子是一股香味――带青涩气的面食香味直吊人胃口。开笼出来,果然绝佳。窝窝头在碱的作用下,通体金黄色,麦皮黄得略带红,露出的白面嫩黄嫩黄的,其味实在是香!整体紧而不硬,吃上一口,既软又有咬嚼头,细嚼几下,口中甜津津。湿麦粒能做出如此美食全是碱的功劳,不加碱,麦片太硬,成不了团;不加碱,麦团没香味,吃多了容易起胃酸。碱在那苦涩的生活中硬生生点出了香和甜!

食品加碱引出的香味,还突出表现在粽子上。每到端午节,过去是家家要裹粽子的。粽子的花色品种少多了,大家都穷,哪有香肠、火腿、瘦肉、蛋黄等上等荤食,最多加点赤豆、蚕豆瓣,算是不错的了。但一般家庭裹粽子少不了的就是碱水粽。做碱水粽子非常便当,只要在糯米中加少许碱,煮出来的粽子金黄色,特别糯、特别香。碱把糯米的糯和香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碱水粽不一定要蘸糖就可食用,不像白水粽,非得浪费点珍贵的糖才上口好,不然特寡味。而且吃碱水粽子不必担忧胃酸过多。碱水粽如今已是难觅踪影了。

碱还是在传统发面做馒头时用来中和多余的酸性,称之为“揣碱”。碱的用量要适当,过少称之为“碱小”,则面死而发酸,过多称之为“碱大”,则开花而色黄。烧老蚕豆时,少许加点碱,蚕豆容易烂且碧绿生青。再有北方熬小米粥,更少不了添点碱。小米粥添碱后增加粘稠度,喝起来更香。

除了食用,碱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派用场。衣服太脏了,洗时水中放点碱,就容易洗净,特别是过去家家用的夏布帐子,一年两年烟熏火燎下来,要清洗,非得加点碱,否则无论如何也洗不白的。(那可是没有洗衣粉、洗涤精的年代)当然,你想要清洗下灶头的话,那锅盖、灶沿上几毫米的污垢,没有碱是万万洗不净的。

直接用碱的生活已经远离我们而去,然而生活是一天天过来的,有些过去的事是很难忘却的。

(陈放 荐稿)

上一篇:幸运的苏珊 下一篇:我手塑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