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馅儿”

时间:2022-08-16 01:08:20

记得小时候,北京人管吃饺子叫“吃馅儿”;至于叫“吃煮饽饽”,那是满族人的遗风。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北京人的眼里,“馅儿”在饺子中所占的决定性地位。

荤馅儿

北京人的荤馅儿指的就是肉馅,常吃的肉馅儿不外乎羊肉和猪肉两种。北京是金元以来的国都,受草原游牧之风的影响很大,因此羊肉白菜曾是北京人一年四季 “吃馅儿”的首选。

决定羊肉馅儿好坏的是肉质,一定要去比较有名的“羊肉床子”买“西口儿大羊”,这种羊肉质地细嫩,不膻不骚,腰窝儿、上脑儿等部位肥瘦适当,均为吃馅儿的首选。其次是尽量不买绞馅儿,据说绞馅的肉质一般不够纯正,什么“筋头麻脑儿”的地方都给你绞在肉里,自然不受吃。因此,一定要把羊肉买回来,自己在肉墩子上剁。

剁肉的第一步是切(过去有“横切牛羊竖切猪”的说法,指的是牛羊肉纹路较粗,其实单就羊肉来说也不尽然),先把羊肉切成小拇指粗细的肉条,再横切成丁,接着就是在肉墩子上反复地剁,直到成为肉糜。把剁好的肉放在瓷盆里,撒上葱姜米、香油,以及炸好的黄酱,拌匀,再加上剁好并挤去水分的白菜,一盆厚而不腻的羊肉白菜馅儿就算完成了。

在我的印象里,过去北京的馅儿在做法上与外地不同,特别是荤馅儿,一般不用“水馅儿”(绞肉加上素油、香油、酱油使之“搅”成带劲儿的肉团儿),而是用炸好的酱来拌,所以北京做馅儿,不叫“搅馅儿”而叫“拌馅儿”。酱是东北地区的特产,这种做法很可能是满人的遗风。

素馅儿

老北京素馅儿的做法,我记不太清了,就以我家年三十晚上的素馅儿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一定要把“素酱”炸好。

所谓“素酱”就是用香油炸黄酱,香油与黄酱的重量比,大约是一比一,这样炸出来的“素酱”才能清香适口。

其次,是把白菜以及发好的黄花儿、木耳剁碎,白菜挤去水分,把切成滚刀块儿的山药炸好、切碎,再把由烧饼铺买回来的“焦圈”剁碎,与“素酱”拌在一起,加入少许香菜末,一盆儿“素馅”就算做成了。据说还可以加上一些红粉皮儿,除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外,还可使拌出来的素馅各色相间,非常漂亮。

过去,家庭中吃馅儿,很少或根本不用味精一类的调味品,所以无论荤馅、素馅,吃到嘴里,都是“本香本味儿”。只要吃上一口,就可以分辨出拌馅儿人手艺的高下,绝不可能“掺杂使假”。

包子

在北京家庭的发面蒸食中,以包子最为常见,是真正的“大众食品”。而且纯肉馅的包子,在家中并不多见,想吃的话,只能在早晨去卖包子、炒肝的店铺品尝。

家庭中常见的包子馅儿,主要有羊肉白菜、羊肉西葫芦、猪肉白菜、猪肉菠菜、猪肉茴香等等,拌馅儿的方法,和饺子馅大同小异,只是不像饺子馅儿那样精益求精而已。另有一种油渣儿(炼荤油剩下的焦板油丁)、虾米皮、韭菜馅儿的包子,调咸淡儿只搁盐,不用酱,这算是比较特殊的了。

肉丁儿馒头

肉丁馒头是北京家常便饭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制作也不复杂。把面发好后,买上好的肥瘦儿五花儿肉一块,切成一厘米见方的肉丁儿,用细盐和香油拌匀。葱白儿切丁儿,大小如之,包制前将切好的葱丁儿拌入煨好的肉丁儿中。

发面揪成比包子皮略小的面剂儿,用擀面杖擀圆,包上葱花儿、肉丁儿,放进特制的肉丁儿馒头模子里,压制成型。顺便说一句,肉丁儿馒头模子的内径约5厘米,内槽呈球形抛物线状,刻有包子褶式的花纹,顶部为梅花形。

蒸好后出锅装盘,犹如一朵朵白色大丽花,大小一致,整齐美观。掰开后,油香、肉香、葱香弥漫于室,令人馋涎欲滴。

懒龙

“懒龙”算得上是北京家常便饭中的“快餐”食品。

取发面一块,放在案板上,擀成五十厘米长短、半厘米厚薄的面皮。把拌好的葱花儿肉馅儿均匀摊在面皮上,自下而上卷好,整体放进笼屉,大火蒸熟。

出锅后切段儿,宽窄在五厘米左右,码放盘中。端上餐桌,面与肉馅儿层次分明,热气腾腾,香味儿四溢。

糖三角儿

糖三角儿是北京话,顾名思义并不确切,天津叫“面粽儿”,很直白,也就是面制的粽子形糖馅蒸食。

把发好的面揪成面剂儿,大小随意,揉匀擀圆,放入黑糖(即红糖),如果怕黑糖见热流出来,可以用面把糖拌匀。捏成三角形或蒲包儿形(蒲包儿是过去鲜货铺或点心铺的一种外包装,用干蒲草编制而成,装入果品或糕点,上面加一张大红纸木版印制的“门票”。这里的蒲包形,指的是把面剂捏成长方状,上有一横四斜的“面脊”),上锅蒸熟即可。

馅儿饼

和包子一样,家里烙的馅儿饼纯肉馅的很少,多半是羊肉白菜、猪肉韭菜、猪肉茴香等等。

烙馅儿饼的面,一定要和得软些,用湿屉布盖在和好的面上,饧的时间稍微长点儿,以增加面的“抻”劲儿。

把面剂儿擀成直径20厘米左右圆形面皮儿,中间放上拌好的馅儿,摊平,然后转圈儿捏褶,封口儿时出现的面疙瘩一定要揪去,不然馅儿饼的中间会有一个死面揪儿。

饼铛烧热后,放上包好的馅儿饼,翻个儿,两面刷油,烙成金黄色时,就可以铲出来放在盘儿里上桌了。馅儿饼一定要现烙现吃,这样才能保持外焦里嫩的质感和口感。

三角儿肉饼

三角儿肉饼与蒸“懒龙”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因为两者用的都是纯肉馅,而且做出来层次分明;但用面不同,一个用的是“死面”,一个用的是“发面”。

烙三角儿肉饼的用面要求,和馅儿饼一样,要软中带劲儿。把面剂儿放在案板上,擀成35厘米左右直径的圆形面皮儿,用十字儿把这个圆形面皮儿划出四个等分,把肉馅均匀摊在3/4的部位上,在没有肉馅儿的1/4处的半径切一刀,这样就可以把这1/4反过来盖在有肉馅儿的部位,再翻两次,就成了一个四层面、三层馅儿的三角形的肉饼了。把肉饼的边缘漏馅儿的部分用手捏严,然后用擀面杖慢慢擀薄,擀到面里的肉馅儿隐约可见就可以了。

把饼放在刷好油的热铛上,烙到两面焦黄,这时会有馅儿里的汤汁、葱花儿以及穿破饼皮儿的肉末儿流在饼铛上,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以及诱人的肉香、葱香和酱油的香味儿。这张三角儿肉饼端上饭桌,管保让你吃个够。

上一篇:水闸可视化设计系统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建筑工程给排水安装施工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