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8-15 11:56:55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决不应该是为应试教育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作为语文老师,要在对新课程、新教材多个层面解读的同时,积极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新课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给语文教学吹来了一股春风。我们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全方位了解新课程的教材体系,探索出一套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模式,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模式,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模式,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野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模式。当然,它也是与我们熟悉的传统教学有着血肉联系的课堂模式。具体地说,新课堂模式的探索应有以下的特点:

一、课堂模式以对话交流为形式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话交流”指的是方式,是对阅读课堂活动形式上的要求,但其中却深含着现念。以对话交流为形式的教学设计,体现师生间的和谐与平等,也可体现学生与学生和谐与平等,还可体现师生和文本、编者之间的和谐与平等。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与文本、学生、老师的多层次“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更要学生“读出自己”,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以对话交流为形式,学生不仅从教材中读懂了生活哲理,找到了提高自我思想品质的途径,而且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平台中进行了深刻的思想碰撞与心灵的洗涤,达到教学互相提高的目的。

二、课堂模式以合作探究为手段

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探究为教学手段。通过合作探究,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以及学生和媒体的合作等。学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不断进步。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同样,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探究,语文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比如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可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的课堂,将不断地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新境界。

三、课堂模式以实践活动为板块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大量“实践”,就得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意识中,应该理性地考虑到,“活动”是新课堂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我们要设计、创造、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只有以实践活动为板块完成的教学,才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完成教学,才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打破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课堂模式以体验感受为脉络

课程改革,给课程以科学定位,它是老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就是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

每个学生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既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以体验感受为脉络,就是让学生去亲自经历,去体验语文,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体验写作,体验实践,使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感受而又富于个性色彩的过程。

五、课堂模式以拓展为平台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老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自然,链接生活的本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为培养学习语文素养、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教师的教学是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又因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要尽可能地去挖掘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学生群体是一个最好开发而又最易被忽略的学习资源。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也存在着学习资源。另外,社会的文化设施、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也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老师,要通过拓展延伸这个平台,让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服务。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决不应该是为应试教育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作为语文老师,要在对新课程、新教材多个层面解读的同时,积极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为何美女配野兽 择偶到底是择什么 下一篇:班干部的选拔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