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园林植物与地形的生态设计

时间:2022-08-15 09:39:54

浅析城市园林植物与地形的生态设计

【摘要】园林学与生态学的结合是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中的新思路。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生态设计中的植物问题,然后山水的生态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生态设计 园林 城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为此,全社会掀起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而园林作为地球“绿肺”,对生态环境的调控和恢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在进行园林设计和建设时要充分体现生态性。随著人们生态意识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笔者开始探索生态设计的方法以期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本文将从园林要素即植物、地形两个方面论述如何进行园林生态设计。

1、植物的生态设计

植物在园林要素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其能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效益,而且也因为其景观效益所衍生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的比例大,范围广,因此植物生态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体景观的效果。

1.1乔灌草的合理配置

在配置植物时应该注意乔木、灌木、草本的合理配置。这种配置方式实际上是对自然的模仿,因而最利于植物群落的稳定和发展,并且具有不错的景观效果。配置时应结合不同植物种的生态习性,如深根性与浅根性、喜阳性与喜阴性、常绿与落叶等进行合理配置,使整个植物群落达到最优的结构,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1.2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原则可以指导我们更科学合理的配置植物,从而避免种间竞争,形成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稳定性植物群落。例如,松栎混交可互相抵御松毛虫,不仅使植物的正常生长得到保证,也避免了防治害虫带来的环境问题。

1.3乡土性原则与生物多样性原则相结合

在植物配置中应注意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的搭配与结合,乡土植物作为园林植物设计的主体保留了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外来植物作为补充满足了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丰富了植物景观。乡土性原则与生物多样性原则相结合可形成美观性与适应性兼具的稳定植物群落。

1.4艺术性原则与密度适宜原则

园林绿地的服务对象是人,生态设计应在满足生态性的基础上兼具艺术性,好的生态设计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4大基本原则。植物的色彩、质地、线条、形状、体量要规律而不刻板,自然而不随意;植物之间的联系和分割要美观和谐;要注意植物的选择与搭配,达到四季有景可观。植物种植密度要结合植物特性进行设计,种植密度过大,则会加剧植物间竞争,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进而影响景观效果;密度过小,则会影响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

2山水的生态设计

山水也是园林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以及应用广泛的要素。人本身具有亲水性,中国古代也推崇“园以水活”,“无水不成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山水也象征着财富。山水其实是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及寄托的产物,因此山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园主的喜好和心性,奠定了整个园子的风格和氛围。

2.1根据基址环境设计

应用山水之前应考察基址环境,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经费,前后期养护等。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就应避免大量应用水景,即使应用水景也最好做成动水,以防变为死水而发臭。应用山水时可就近选取山石,就近取水,可与就近河道做成循环水系统,从而节省成本并且景观效果佳。预算也是必须斟酌的部分,应根据预算选择适合的水景并兼顾前后期养护,使得景观具有长期良好的效果。

2.2模仿自然

山水本出于自然,因此设计假山和水景时应模仿自然山水,切忌留下过多人工痕迹,失去了山水的真实性和其中的意境。自然界的真山连绵起伏,巍峨险峻,故做假山时需要统一石质,外形应丰富多变且具层次感,通过山形变化表现其中意境。自然界的水体蜿蜒曲折,深浅不一,因此在做水景时除去特殊要求,应尽量做自然式岸线,使其曲折变化,有开有合,从而调节水流速度,贴近自然。对池底及驳岸进行土方处理,使之栩栩如生。

2.3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水资源短缺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对水资源的高效和重复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这方面主要是透水铺装的运用及雨水收集与净化。此外,可以结合各种设施如植草沟、檐下渗井、滞留池等。污水、景观水和中水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可进行再利用,其水质虽然不如自来水,但可用于灌溉、水景、如厕、清洁用水。传统的漫灌有很多缺陷,不仅浪费水而且低效。节水的灌溉方式包括微灌、喷灌、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针对不同植物、土壤采取相应的灌溉方式不仅能高效科学的灌溉,使植物健康生长,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节水灌溉的方法很多,国外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可供采用,国内的相关技术设备在近几年也有长足的发展。如何根据园林绿化种植的植物品种和地况分析,选择适宜的灌溉形式,取得良好的节水效果,是设计师、建设者都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2.4生态驳岸设计

现阶段河流的驳岸设计常常是硬式驳岸,其材质为钢筋混凝土和水泥,这种驳岸硬性的将水体系统与水外系统分割开来,阻断了河岸生态系统与水体生态系统的交流与循环,不利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发育。同时过于人工化,景观效果也不如自然驳岸。近年兴起了生态驳岸,其透气透水性好,纹理有助于生物和土壤的附着,从而连接起岸上和岸下,起到过渡作用。生态驳岸,指恢复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常见的生态驳岸有植物驳岸、石材驳岸、木材驳岸和石笼驳岸等。总之,在选择生态驳岸时应综合考虑岸线环境、水体形状与范围、水流速度、水体功能、经费等因素,并兼顾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设计出即实用又美观的生态驳岸。

参考文献:

[1]张小慧,张林伟. 节约理念在市政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6)

[2]李瑞君.西安市区园林建设规划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J].

商.2015(42)

[3]韩卫华. 关于大庆城区园林建设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

信息.2015(22)

上一篇:矿井转型期青年思想动态研究与管理实践 下一篇:简论RIP协议与OSPF协议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