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的谢菲尔德式转身

时间:2022-08-15 09:35:40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1987年,英格兰的城市谢菲尔德就给出了一个非标准答案――用体育产业置换钢铁产业,突破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天花板。

2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有羽毛球优势的万盛能否也来一次谢菲尔德转身,用体育引领城市的未来?

羽毛球“拍”出大思路

2009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万盛名列其中。

“煤炭资源濒临枯竭,我们必须利用好其他资源规划万盛的未来。”消息传来,万盛区委书记向涛平静而从容。

70余年的采矿经历,给万盛带来了巨大财富,也留下了满地的疮痍。以煤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矛盾凸现,让向涛和他的前任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经济转型,获得城市竞争力,吸引流动性资源发展城市?

找寻新的承接产业成为他们的工作主线。

2007年初,一份打造“中国羽毛球之乡”的报告,再次摆在了时任万盛区长的向涛的案头。

羽毛球在万盛不是一张新牌。

这个远离主城、人口少、经济欠发达的小区,羽毛球运动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它是万盛人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之一。1974年就开始向国家队输送羽毛球队员,因为在世界和全国各种比赛中获得了上百枚奖牌,走出了像皮红艳、张亚雯、钟波这样的世界名将和名教练,而名声在外。

1999年,万盛就曾有过打造“中国羽毛球之乡”的思路,但并没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这次有所不同。资源枯竭的急迫现实,告诉向涛再也不能放过任何机会。

报告里有一段话使他印象深刻――对于外地人来说,“张亚雯们”只是提升万盛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一张名片。然而,对于万盛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张亚雯们”却可能是激活城市的一种力量。

这像极了英格兰的第四大城市谢菲尔德――一度以钢铁闻名世界的城市,当时正濒临资源枯竭,河流污染严重,到处是废弃的钢厂,工业近乎穷途末路。当地政府开始讨论通过20年的建设,能把谢菲尔德变成一座什么样的城市等问题。

1987年,谢菲尔德成功得到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权后,开始在工厂废墟上建起一个个高档次的场馆,新的产业开始让城市复苏,推动了整座城市产业形态的升级和转型。

如今,谢菲尔德成为著名的体育休闲城市,变得年轻而充满活力,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与人才,扭转了发展颓势。

反复思量,区委、区政府决定从羽毛球入手。

欲取先予,突破禁锢

一只小小的羽毛球,就能帮助万盛从资源枯竭、社会问题初显的泥淖中转型,重新焕发活力?许多人发出了这样的质疑。

“打造‘中国羽毛球之乡’,就是一场比赛,唯一的对手是我们自己。”在万盛区体育局局长江玉忠眼里,这并非一项不能完成的任务。欲取先予,突破禁锢的思维,万盛在“上半场”就取得了领先优势。

第一步,重新为城市“树魂”。

一尊约有四层楼高、双手紧握羽毛球拍、号称“世界第一拍”的高大雕塑,很快矗立在綦万高速公路入口,一改“煤都”形象。

万盛想直白地告诉每个到此的外地人:这是一个运动、健康的新城。

第二步,成立一个专业班子。

早在2007年4月,区文广新局将体育职能单列出来,成立了万盛区体育局。羽坛宿将江玉忠被任命为局长,万盛目前资格最老的羽毛球教练周小强担任下设的羽毛球训练中心主任。体育局的职责之一,就是用万盛最具盛名的羽毛球运动,带动全民健身,让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比翼双飞。

这并非下份文件挂个牌子那么容易,通常情况下,只有人口上80万的区县才有体育局被单列的待遇,仅有27万人口的万盛是个例外。

第二步,举全区之力提升“硬件”。

“原来是露天的三合土地面,跑的是马路,打的是坝坝球,日晒雨淋,条件非常艰苦。”江玉忠回想起以前练球的艰辛,唏嘘不已。

没有训练场,好比战士没有武器,何来的战斗力?

2008年6月,万盛建区50多年来投入最大的文体项目――万盛文体中心开工。2.3亿元投入,这对于一年财政收入只有1亿多元的万盛来说,是一笔数目不菲的开支。

“根据规划,文体中心以羽毛球为主题,一个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羽毛球标准化训练基地将拔地而起,可同时接待300名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江玉忠指点着规划图上不同的色块说,“这是运动员大楼,这是400米标准运动场,旁边紧邻的是图书馆、文化馆和科技馆,建成后将成为万盛的一处新地标。”

这片去年还是农村住房和田野的区域,现在已变成一大片平整的建设场地。江玉忠的办公室就在不远处,空闲的时候他喜欢到工地边走走,憧憬着在不远的将来,那些现在还在效果图上的梦想变为现实。

同样欢喜的还有万盛的市民。一天清晨,他们突然发现,区政府机关停车场上车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四片高档的羽毛球场。随后,万盛各机关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将自己较好的场地改造成羽毛球训练场。不到两年时间,300片羽毛球场在万盛城区的各个角落生长出来。

“当时有人不理解,说这么黄金的地段拿来做羽毛球场馆,太可惜了,可我们觉得值!”江玉忠语气坚定,“体育事业首先应该是政府的公益事业。”正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在万盛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只要步行10来分钟,就能看到一片羽毛球场地,学校的、机关单位的、社区的……无一例外,都向社会无偿开放。

四两拨千斤的力量

几次大手笔之后,万盛人顿觉天地宽阔,羽毛球的基因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每一根神经。

一进城区,一股全民健身的气息就扑面而来。羽毛球场馆遍地开花,大家频频挥拍,表达对羽毛球项目的热爱;每个学校都配备了羽毛球老师,开设羽毛球体育课……

不知不觉中,万盛人的生活方式悄然改变。有的企业将过去请客户吃饭的习惯,改为请他们来运动、锻炼;外地朋友一到这里,当地人会带他去打一场羽毛球,出一身汗……

城市面貌的改变,仅仅是掀起的第一个高潮。

打造全国羽毛球赛事中心,让万盛成为体育焦点,从而吸引更多资源,是需要掀起的另一个高潮。

“赛事能引燃运动员与广大群众之间的参与激情,一旦这种激情跟城市相结合,即可强烈地反射出城市强劲的活力。”周小强说,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股推动力,那些倾全区之财力建设的羽毛球场馆,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利用率,以维持平衡而不致成为财政的包袱。

其实,万盛早已收获了举办赛事的第一桶金。

除了每年固定的万盛区羽毛球公开赛外,万盛还吸引了重庆各区县和全国羽毛球爱好者的眼光。2008年8月,万盛举办了全国少年甲组羽毛球比赛,吸引了全国17个省市的羽毛球队伍来参加,扩大了万盛羽毛球项目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现在,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将在万盛设立赛区……

但万盛并不满足于能够承办几场规模大、档次高、观赏性强的体育赛事。以赛事引赛事,并形成规制,这是最终目标。

周小强心中有一幅图,那是一张万盛羽毛球未来10年发展图――羽毛球运动走在全国前列;打造成羽毛球基地,每年比赛都在20场以上;羽毛球产业化发展起到成效,达到500人以上接待规模,真正成为全国羽毛球之乡。

如今,周小强心中的这张蓝图,已经变成了一本厚厚的《万盛区羽毛球运动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制度上设定了羽毛球的发展前景,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方向感”。

作为城市决策者的向涛则想得更加深远:“过去万盛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体育消费市场培育起来后,这一情况将得到改善,还能够拉动就业。”

今年,温州一个由董事长、总经理等组成的羽毛球团队慕名前来,挑战万盛的高手,一时间,万盛最大的宾馆完全饱和。“这些人来万盛一次,比我们跑到人家门口去招商引资不知要强多少倍。”向涛更看重的是这部分人的投资能力。

“体育产业是个杠杆,要撬动未来的很多东西。”向涛说,随着体育产业对于城市的整体提升,万盛的产业聚集能力将更强,也会留住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金。

或许,只有当这些效应都一一凸显的时候,万盛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一只羽毛球撬动城市的力量。

上一篇:“森林永川”的“集结号” 下一篇:“健康重庆”建设要找准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