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万业兴盛的明天

时间:2022-09-21 09:40:09

2009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全国第二批资源转型试点城市名单,万盛区作为重庆市唯一的资源型城市名列其中。此前,万盛已经开始了艰辛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探索工作,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近日,《经济》记者专程采访了万盛区委书记向涛。

《经济》: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万盛转型的相关背景。

向涛:回顾万盛区近年来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万盛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因煤而兴”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具有高度计划经济属性,矿城高度结合,整个区域发展几乎全部“为矿服务”。以煤为主导的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万盛曾辉煌一时,为重庆、四川乃至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

第二阶段是“因煤而困”并“因煤而转”阶段。地区经济开始衰退,进入探索矿区转型时期。这一阶段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作为计划经济年代因特殊需要建立的资源型城市,加之“三线”企业的搬迁,以煤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矛盾逐步爆发并引发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整体发展出现了阶段性困难。因此,转型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地区生存发展的需要。

《经济》:万盛区被国务院批准成为重庆市唯一的资源转型试点城市,这是不是万盛目前面临的一个新的机遇?这个试点将对万盛转型起到哪些作用?

向涛:这当然是机遇,而且是万盛转型面临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转型上升为国家层面、市政府责任。万盛过去为国家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现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把帮助我们推进转型当做了义务,市政府把帮助我们推进转型视为了责任,我们转型就有了更大的底气。二是有了强大的外力推动。万盛以前的转型工作,都是依靠自身苦苦摸索,非常艰难。现在纳入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转型就有了强大的外力推动。三是能够得到一系列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比如在“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方面,“对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和原中央所属矿业、森工企业,国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补偿社会保障、生态、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欠账”,等等。

《经济》:2009年,通过全区人民共同努力,万盛转型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向涛:一是理清了转型的思路。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生态转型这四个层面同步推进转型工作。二是明确了转型的目标。力争形成多元产业集群,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三是编制了转型的规划。四是获得了各界的支持。万盛争取中央财政下达了两批共1.3亿元转型扶持资金并已与31个市级部门和单位签订了试点示范协议或合作备忘录。五是储备了一批转型项目。策划包装了一批助推转型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大项目。

这些成果的取得与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国家有关部委、市级有关部门和兄弟区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经济》:在资源转型这条路上,万盛将自己今后的发展定位在哪里?

向涛:根据我区实际,我们把转型基本思路概括为“12345”:“1”即围绕一个目标,争创西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区;“2”即把握两大定位,把万盛建成渝黔区域合作的先导区,西南重要的煤电化产业集聚区;“3”即突出三大抓手,建设煤电化产业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绿色宜居城市;“4”即培育四大产业,煤电化产业、旅游产业、材料产业、机械制造产业;“5”即实施五大行动,实施宜居万盛、畅通万盛、森林万盛、平安万盛、健康万盛行动。

《经济》:今年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年”,万盛有哪些转型新举措?

向涛:一是加快转型产业培育。提升接续替代产业发展速度,大力培育煤电化、材料、机械制造和旅游四大主导产业,提升转型核心动力。二是夯实转型基础设施。改善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加强转型基础条件。三是深入推进“五大行动”。继续按照“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要求建设新万盛,全面优化地区发展环境。四是改善社会民生环境。重视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确保群众分享转型成果。五是加快生态恢复步伐。重点从采煤沉陷区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生态恢复、城市环境改善等方面着手,有效提升地区生态和环境质量。六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深入推进统筹城乡试验工作,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地区转型发展后劲。七是加强争取上级支持力度。万盛转型要成功,离开上级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

《经济》:目前万盛区转型的发展瓶颈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向涛:万盛和全国部分资源型城市一样,是在计划经济前提下建成的,资源要素的配置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重新审视。万盛的转型发展还存在诸多发展痛点和瓶颈制约。一是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二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三是要素制约明显,解决难度很大。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煤电化基地需要大量的煤炭、水、天然气资源。同时,根据当前重点项目安排,用地保障的难度也很大。四是金融支撑总体乏力,政府筹集资金任务艰巨,压力很大。五是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发展环境还不够好,影响了进一步加快发展。

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结合万盛区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把2010年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年”,全力推动“一优化、四提速”,落实十项政府保障措施,解决发展痛点和瓶颈制约,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资源型城市的民生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万盛区在进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同时是如何兼顾统筹民生的?请您对转型后的万盛进行展望。

向涛:转型为什么?说到底就是为了服务民生、造福百姓。我们结合“五个重庆”建设工作,通过实施万盛“五大行动”,着力改善民生,优化地区发展环境。

“宜居万盛”行动:工矿棚户区改造进入攻坚阶段,已建成棚改安置房35.98万平方米。启动市级“卫生・园林・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畅通万盛”行动:启动万盛―南川高速公路、万盛―綦江梨园坝二级公路建设,三万南铁路改造方案通过国家铁道部批准。全区公路里程达到1015公里,镇通畅、村通达实现“双百”目标。“森林万盛”行动:全年投入资金1.1亿元,植树造林5.4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和35.6%。“健康万盛”行动:投资2.3亿元的万盛文体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启动万盛、东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万东、南桐、关坝、丛林4个镇卫生院改扩建。“平安万盛”行动: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干部大下访、群众知党恩”活动,解决群众具体困难。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将全力推进万盛“五大行动”工作,转型后的万盛一定是经济持续发展、环境更加优美、出行更加畅通、城乡更加宜居、人民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平安和谐的新万盛。通过我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万盛一定会迎来万业兴盛的明天!

上一篇:第二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 下一篇:重庆万盛:昔日“煤城” 今日“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