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内化”的高三物理试卷讲评策略

时间:2022-08-15 08:53:54

基于“知识内化”的高三物理试卷讲评策略

高三时间紧任务重,试卷讲评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复习的实效,笔者认为高考临近,我们除了要帮助学生有效回顾知识外,更重要的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为高考拿分服务.如何做到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引导学生思维建模

思维是解题的利器,思维不顺则再简单的问题也难以突破,如果思维理顺了,那么难题可以化解为简单的问题,实现大题小作,有效突破.

例1如图1所示,在x

讲评环节1细致审题,建立模型

这是一个典型的例题,不过对于学生而言,初看觉得很难,感觉无从下手,怎么办?笔者引导学生对题干多次阅读,通过细致地审题,完成“思维建模”过程:

①带电粒子从P O过程建模类平抛运动

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过程建模匀速圆周运动

③带电粒子从出磁场N过程建模匀速直线运动

④带电粒子从NP过程建模类平抛运动

讲评环节2规范解答过程

(1)设粒子从P到O时间为t,加速度为a,则L=v0t,32L=12at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qE=ma,由以上三式,可解得E=3mv20qL;

(2)设粒子运动到N点时速度为v,则v=v20+2a×32L=2v0,所以粒子从N到P的时间t′=12t,沿y轴位移h=12at′2=38L,因此N点坐标为(0,538L);

(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设半径为R,粒子在O点时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30°,由几何关系可知R+Rsin30°=538L,又因为qvB=mv2R,解得B=83mv05qL.

讲评环节3反思解题技巧

一道习题的解决不应该是习题讲评的终点,在问题解决后,应该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技巧进行总结与反思,比如例1的解决,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能够得到如图3所示的4个层次的解题技巧,能总结出解题技巧,这是解题能力和解题思维的进步和发展.

二、引导学生数形结合

物理规律、公式与物理图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其关键是把图象与具体的物理情境结合,并结合斜率、特殊点等的物理意义,确定能从图象中反馈出来哪些有用信息并结合物理规律、公式求解,要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反思获得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一般思路.

例2水平地面上有一运动的一长木板,在t=0时刻将一质量与长木板相等的物块无初速度轻放到木板上,接着记录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得到如图4所示的v-t图象.已知物块始终在木板上,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讲评环节1细致审题,获取信息

(1)读题:

(2)读图:

讲评环节2数形结合,理顺思路

讲评环节3规范解答

(1)在t1=0.5 s时,由v-t图象可知二者速度均为v1=1 m/s,设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

a1=v1t1(1)

a2=v0-v1t1(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块有μ1mg=ma1(3)

对木板有μ1mg+2μ2mg=ma2(4)

联立(1)~(4)得联立方程得μ1=0.2,μ2=0.3.

(2)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物块有Ff=ma1′,对木板有2μ2mg-Ff=ma2′,假设物块相对木板静止,即Ffμ1mg,与假设矛盾,所以物块相对木板向前减速滑动,而不是与木板共同运动,物块加速度大小a1′=a1=2 m/s2.

物块的v-t图象如图5所示.此过程木板的加速度a2′=2μ2g-μ1g=4 m/s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物块和木板相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

x1=v212a1+v212a1′=0.5 m;

x2=v0+v12t1+v212a2′=138 m,

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大小为x=x2-x1=1.125 m.

讲评环节4反思解题技巧

例2问题的解决在问题情景的处理上除了要提取试题的文字信息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习题中的图像进行细致地分析与总结,通过审题和读图找到数、形关系,数形结合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完成问题的求解,最后再回到图像,读图在发现物理量之间的新关联,总结解题思路如图6所示.

总之,想学生在高考过程中能从容不迫、准确无误地解答高考计算题,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外,还必须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这恰是我们在高三复习试讲讲评课上应该重点关注的.

上一篇:MOOCs时代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 下一篇:浅谈立体几何中体积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