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

时间:2022-08-15 08:31:26

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

[提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打破传统观念束缚,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它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主旨是确定的,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唱主角,老师做导演。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9日

与传统教学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成果,这种开放互动的课堂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让学生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仅如此,学生自主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勇于展示出来,既能与大家分享,自我价值又能得到实现,尤其在展示中表现好的同学,其成就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这种成就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本身就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的所在,无疑也是这种开放式课堂所能凸显的优点。

由于该方法实行时间较短,因而目前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尽管有一些来自于实践的一手经验,但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主观上该方法的教学经验欠缺,学情预见性有偏差,对学生知识层次的了解有难度,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如班容量过大、信息手段跟不上,等等。但不管怎么说,行动导向教学法都是一种适合中职院校,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值得发扬和推广。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还课堂于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尽管目前在方法的具体实施上没有什么统一标准,或者将来也不会有统一标准,但许多中学中职院校已开始了实践性的探索。事实证明,该方法符合我们中职学校的校情,使学生参与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值得发扬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对于以往传统式教学方法而言,是一次根本性的挑战和实践性的革命。它的主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听课的局面,让学生由被动地等老师“喂着吃”而转变为“自己找食吃”。改变以往“满堂灌”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控制课堂,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体,不控制答案,让学生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演员,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角,而老师只是担任总导演。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其中,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取得的教学经验

(一)倡导课堂参与意识,鼓励学生乐在其中。参与即是成功,在课堂中,学生只要勇于发言,不管回答问题对错与否,都是值得鼓励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一种我参与我快乐、我参与我兴奋、我参与我成功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减少学生集体发言,增加个人参与。无论问题大小,都要求学生单人回答,而且尽量不点名指定某位学生,而是鼓励他们主动自己站起来。学生敢于从自己座位上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与被教师提问被动站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迫不得已,不能称之为参与,只是一种消极的被动回答,而前者既有参与意识,又有表现欲望。学生能够主动从座位上站起来本身已经是一种成功了,是对自己的挑战,是一次质的飞跃。而这个挑战和飞跃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鼓励、肯定和挖掘。这样即使有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应该鼓励他们“没关系,已经很好了”、“你已经成功了”。这样做有很强的鼓励性,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参与的次数不断增加,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二)强化“亲和力”,创造轻松氛围。学生天生畏惧老师,在他们心中,教师总是很严肃,板着面孔,一副高不可攀的样子,从而形成了不敢与教师交流,即使交流也很谨慎,怕说错话被教师批评,课下如此,课上就更不敢发言了。这就需要教师用言行引导他们,其实教师无非是比他们早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而已,经过努力,他们必然会赶上甚至超越老师,也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前“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使我懂得了 “微笑服务”是各行各业都应遵循的原则,当然也包括我们教育行业,教育从广义上讲,实际上也是一种服务行业,教师的服务同样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微笑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剂,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尤其学生一人在外,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很是不易,我们生活及教学中的每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备受鼓舞,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自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的这种“微笑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教师应注重缩短与学生的空间距离,乃至消除。讲课时应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一方面给学生以空间上的压力,不容他有丝毫怠懈;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真正能够感觉到,老师并非高不可攀的。学生对老师消除了畏惧心,认为老师所说所做的一切均出于善心,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那么,学生就愿意把心靠近老师,从而形成了作业乐于完成、课上愿意发言、愿意参与班级事务等一系列良性循环,我们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合理运用奖励机制,鼓励全面发言。在这种教学方法中,鼓励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每位同学发言后,无论对错,教师都应从不同角度给予表扬。即使如此,仍然会存在一些有所顾虑的同学,甚至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对老师的鼓励无动于衷。对于这些“相对”后进生,就应该采取“发言加分”的方法。也许在别人看来,这种方法过于简单,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但笔者认为学生重视分数,本身也是重视学习的一个表现。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分数都不在意,那他还能在意什么呢?所以,至少目前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可信度高、立竿见影的激励方法。课堂实践证明,使用此方法前,部分学生甚至包括个别学习好的学生,即使老师提问的问题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发言。使用此方法后,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遇到较为简单的问题,会有好多同学同时站起来,那我就毫不吝啬地同时加分。我的原则是,勇敢地站起来,就已经是战胜自我了,理应加分,以资鼓励。通过试行此方法,现在在我任教的班级已经形成了踊跃发言、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

(四)划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具体方法是:各班同学按座位分为7个小组,每组推举出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课文有关章节分出7个板块,每一小组负责1个板块,包括内容的预习、课下查找资料,准备相关素材,要求每组有2个同学课上讲解。实践发现,每个班都有两个组非常认真,每个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明确分工,不仅查找,而且还打印有关资料,之后进行小组汇总,让知识在小组内融会贯通,再由2个学生在课堂上分块展示。尽管要求2个代表发言,但是往往本组的多个学生踊跃补充,其积极性可见一斑。既有理论的论述,又有生动的实例。表面看是代表发言,实际考察的是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共同劳动的成果;表面看是代表发言,其实已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只不过是在小组内完成。学生们在这样热烈自由的氛围中也容易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尽管学生能力有限,但热情极高,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看到大家高涨的热情,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也获得了成功。节约了课堂时间,由传统式课上讲解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学,化课上内容为课下完成,切实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鼓励自由发言,做到集思广益。学生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社会、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群体。他们的知识面就是从书本到书本,而且即使是书本知识,掌握的也非常有限。我们作为教师应保留对学生们的期望值,学生只要讲了不管讲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感到欣慰。对于那些与实际相联系的理论教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就相对抽象难懂。针对这种现状,对理论性较强或较抽象的内容,就由老师先讲解,由学生搜集具体实例。例如,课本上讲价值规律时讲到:“价值规律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讲就很抽象,于是,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企业要想多盈利,应该怎么办?有很多同学解答了这个问题,并且答案多种多样如创名牌、树立诚信意识、产品质量好、搞好售后服务、自己研发技术、与顾客搞好关系、数量多、打折优惠、节约、重用人才等等。我由此而认为,中专学生们的思维广阔度已经超出了教师们的想象,很难能可贵。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已经认真思考了问题,也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六)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的目的固然重要,但是形式也不容忽视。形式得体,则更能促进目的的达成。所以,针对不同内容,我们应当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前文提到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应更适合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有能力去拓展的内容,则更适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就行动导向教学法而言,也可采取多种具体形式。如,讲故事(货币)、板报(房地产)、辩论会(消费观念),还有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发言。尽管形式不同,但学生们都能较好地发挥潜能,如出板报,经过各名同学的积极参与,团结合作,集思广益,各分组都能交上一份令人惊讶的作品。尽管个别同学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参与其中,但经过教师的指导也能欣然加入,这对于学生本身来说,不能不算是个很大的进步,因为他最终战胜了自己。

三、有待于完善的方面

(一)经验不足,学情预见性差。前文谈到该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足1年,虽然也总结出一些经验,但对学情预见性差的缺点,则有待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改善。如,在讲授“政府垄断的行业有哪些?”一课时,由于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时间不够用,导致本次课的教学任务无法正常完成,多次的累积就使得本学期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受到限制,从而产生虎头蛇尾的现象,这一点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完善。

(二)班容量过大,课堂难以控制。班容量过大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大专,我曾试图在大专教学中使用该方法,但目前在此方法教学中适度地处理“放”与“收”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言道:放权容易收回难。同样的也会产生时间不够用的问题,这一点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调整。

(三)学生素质限制,有待缓期实施。目前,大专尚未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原因是由大专学生的特点而定。大专学生存在三个特点:一是中专时习惯了坐等的被动局面;二是课本内容过多,压力过大;三是教学内容以拓宽知识面为主。基于以上原因,对大专生实施该方法还有待仔细规划后施行。

(四)配套设施受限,教学手段有待发展。目前,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很单一——手机上网。学生们普遍反映到阅览室查阅资料,费时费力,又无其他切实可行的途径。假如学校能建立“电子阅览室”,学生就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既能减轻师生负担,又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试行以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以往的被动灌输变成了主动索取知识,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加,课堂氛围空前热烈,真正做到了还课堂于学生。虽然此方法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通过探索和实践,将会逐步改善这种局面,扬长避短,真正达到此方法的优良效果,让“行动导向教学法”之路越走越远。

上一篇:“西三角”内部极化效应下川东北经济区发展思... 下一篇: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