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乐感的培养

时间:2022-08-15 03:49:10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培养

摘要:乐感是衡量一个歌者声乐技能、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在演唱相同的歌曲时都能显露出不同的情绪。乐感要从审美、语言、歌唱心理、舞台实践等多方面来培养。

关键词:声乐演唱 乐感

乐感即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人们感受音乐特点的一个心理过程,它是音乐制作与音乐欣赏之间的纽带,把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听众,一首歌曲是否动听,是否具有生命感取决于歌者在娴熟的技巧中能否呈现美的乐感。

一、 建立良好的审美概念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都不相同,一些人天生乐感好,一些人对乐曲的反应比较迟钝,但后者可以在长期的训练中慢慢培养出良好的乐感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对音乐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审美观念。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很多层次、风格、流派、年代各不同的声乐演唱,学生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的时候很容易盲目的分析所接收到的声音形态,这时便会产生偏差。比如,一些学生认为美声一定都是大号的音量、浑厚的声音,在练习的过程中也一味的过度用力去撑大自己的声音,结果很有可能导致声带受损。再比如一些学生通过观看DVD、电视晚会等一些影音设备来模仿一些名家的声音,但实际上自己的声乐技能与音色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从而造成声音扭曲。种种迹象追溯根源来说都是与对声音的审美概念认识不全面有关。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准确的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声音色彩的差异性,以及声乐教师须善于捕捉学生的最佳音色。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必须每一个音、每一个字都是以符合自身特性的通透、柔和的美的声音为前提,做到高不挤、低不压、强不炸、弱不虚。

二、 声情并茂的朗诵歌词

语言是表达歌曲情感的基础。旋律与歌词的有机结合方能表现出优美动听的曲调。在我们学习过程,有一些学生往往过分强调追求音色和技巧,而忽略了最基本的语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却唱不好中国歌曲。所以,在教学中,语言的训练是极其重要也是极其必要的。只有把歌词先念好了,念出了语感,才有可能唱出情感,良好的语感与乐感都需要我们连贯的气息,统一的发声位置。

对于语言的训练,笔者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总结出,想要唱好歌,准确表达歌曲思想感情,必须先把歌词念住,这就需要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诵歌词。这需要我们首先把语调读对,做到字正腔圆,从慢练开始,逐字朗读清楚,每一个字的声母韵母都要读清楚,掌握“字头要住、字腹延长、字尾归韵”;第二是有节奏的朗诵,朗诵不同于背课文,也要与平时说话区分开来,它更需要我们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歌唱时讲究口腔打开、共鸣腔体、高位置,朗读也一样,需要我们比平时说话的口腔略大一些,语速更慢一些,要合理安排每个字所占的时间比例,这些都与歌唱密不可分,能够说好,离唱好也就不远了。第三是带感情的朗诵,感情从何而来?笔者认为不仅需要结合自身的经历感受,还需要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多阅读多揣摩,尤其是用古诗词作词的歌曲,要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意思,首先就是剖析歌词内容,从中理解歌曲的中心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再深入分析歌词所塑造的形象,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歌者没有弄懂词的意思,那便很难唱出情感,使乐曲富有灵性。

三、 与声乐伴奏的完美结合

声乐伴奏是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奏音响效果呈现的意境直接影响着演唱时的气氛,它是声乐作品形象塑造、意境表达、情感处理的重要体现。声乐伴奏不仅是钢琴伴奏,现在更为贴切的称之为“声乐艺术指导”,这便要求伴奏着不仅要有娴熟的钢琴技巧,更要求对所弹声乐曲目有着深入的感悟与理解以及对演唱者气口、节奏、音准或是出现失误时敏锐的感知力,通过钢琴伴奏的技术及时掩盖失误调动起演唱者与听众的情绪。一个好的声乐伴奏,一定是张弛有度,不喧宾夺主的。与声乐伴奏的默契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歌者的自信大幅增强,更能充分表现良好的乐感。

四、 舞台实践的绽放

众所周知,面目表情与肢体语言在某些时候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表达思想感情,对于演唱也是一样的。面目表情与肢体语言即是表演的一部分,也是表达情意的重要手段。有些经验尚浅的歌者在舞台上容易显得紧张局促,借助外部的形体动作及面目表情更容易使歌者逐渐放松心情、适应舞台、解放自己、稳定心理从而更清晰的表达歌曲内容体现乐感。而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一些经验丰富的歌者更喜欢借用肢体语言及面目表情来尽情表现歌曲,特别是在一些歌剧咏叹调与地方民歌的演唱上,一些歌者把歌曲形象表演得活灵活现。这些外部的动作都是帮助我们在演唱时解放紧张的身体,尽情发挥技巧与乐感。

声乐之路漫漫,它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而乐感的培养更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它的形成,除了天生感知力、敏锐度不同外,还受到后天的教育及生活学习环境、民俗风情的影响,不断提高我们的审美观、艺术修养只有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实践才能更透彻的理解作品,悟出乐感。有了一定的乐感也不能盲目追求“煽情”,过分表现,我们应该在一定乐感的基础上,理智的、有逻辑的演唱,使歌唱动听,唱出音乐本身的美。

上一篇:探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下一篇:论新课标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基本理念